艾滋病疫苗
2010年03月23日 14:45
概念及特征
免疫系统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HIV疫苗包括HIV灭活疫苗、HIV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病毒蛋白疫苗、DNA疫苗等。
研究意义
AIDS--病毒进攻艾滋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自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HIV的感染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行。至2002年底世界上至少有193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有HIV感染者死亡,且其仍以每天感染15000人的速度快速扩展,其中95%以上的HIV感染者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中国HIV感染人数现已超过100万。已造成全球累计6000余万人感染,2000余万人死于AIDS,艾滋病在非洲是首要死亡病因,而在全球范围内则是第四大死亡病因。HIV/AIDS的流行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没有针对HIV的特效治疗方法,虽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的治疗方法(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已经在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寿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用于治疗HIV感染的药物只能控制病毒复制,不能彻底清除病毒,而且抗HIV药物价格昂贵,具有较严重的副作用,药物使用不当,也会诱发耐药株的产生。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HIV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HIV易感者通过接种艾滋病疫苗,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抵抗力,提高免疫水平,达到预防、治疗HIV的目的。
大多数经典疫苗的作用在于防止病原感染而发展成疾病,而不在于防止病原进入,但HIV则不同,因为即使很小量的感染都会导致AIDS,所以要求疫苗能产生高效价的中和抗体并有效地记忆,以清除所有进入的病毒。以下几种现象表明艾滋病疫苗是可行的。首先,HIV病毒株大多是单一型,这就为疫苗诱导免疫反应提供了机会。另外,病毒有限制性结构和基因特征,从而可进一步改善保护免疫力的识别机制。来源于高暴露但未感染者和长期无进展的免疫反应显示HIV疫苗的可行性。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有慢病毒感染受被动保护的例子同样证明HIV疫苗是可行的。
迄今为止,全球HIV感染和AIDS日趋严重,抗HIV疫苗的研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如今在HIV疫苗研制中比较现实的目标是制备出的疫苗能在初始感染时降低其感染水平,并在以后能有效控制病毒复制水平,以减缓临床病程进展。随着人们对HIV的深入研究,HIV流行特点、流行株的克隆、测序和重配等基础工作的完成,以及HIV病毒本身生物学特性尤其是基因变异情况的阐明,将不断开发出新的更有效的疫苗,最终实现预防和治疗AIDS的愿望。
疫苗命运
HIV疫苗蹒跚前行 研究逐渐转向非传统疫苗一、命运多舛的HIV疫苗
研制成功希望渺茫
2008年03月03日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HIV(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研制工作已经有20年历史了,虽然科学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这个世人渴望的疫苗却迟迟不愿上场。甚至有科学家称,疫苗研制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在参与疫苗研制工作中的所有科学家中,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长大卫·巴尔的摩教授充当了一个领头羊角色。巴尔的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向人们传递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他表示,虽然一直在努力,但研制成功的希望却“非常渺茫”。“1984年,我们被告知这样一种观点:既然已经发现了这种病毒,那对抗它的疫苗一定就躲藏在角落里。然而,与发现这种病毒时相比,我们几乎没有向前前进一步。”
有意思的是,虽然美国科学家给人一种灰心丧气的感觉,但世界其它地区的同行却还是信心十足。牛津大学参与疫苗研制工作的昆廷·萨坦塔教授便表示,保持一种现实的态度虽然十分必要,但取得突破仍可以很快成为现实。他说:“当然了,我们可能永远也找不到一种对抗HIV的疫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停止寻找的脚步。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取得进步,虽然只是很小的进步,但任何时候,我们都无法预言会有什么科学发现。”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科学家研制出对抗各种病毒的疫苗,但HIV这种病毒绝对是一个难于战胜的对手。它拥有很强的伪装能力,让人体的防御系统形同虚设;而为了免遭破坏,它们也一直处于变化状态。这也就意味着,利用HIV一个可识别部分预先启动免疫系统的疫苗将无法发挥功效,即使它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人体也是如此。
免疫系统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HIV疫苗包括HIV灭活疫苗、HIV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病毒蛋白疫苗、DNA疫苗等。
研究意义
AIDS--病毒进攻艾滋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自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HIV的感染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行。至2002年底世界上至少有193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有HIV感染者死亡,且其仍以每天感染15000人的速度快速扩展,其中95%以上的HIV感染者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中国HIV感染人数现已超过100万。已造成全球累计6000余万人感染,2000余万人死于AIDS,艾滋病在非洲是首要死亡病因,而在全球范围内则是第四大死亡病因。HIV/AIDS的流行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没有针对HIV的特效治疗方法,虽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的治疗方法(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已经在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寿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用于治疗HIV感染的药物只能控制病毒复制,不能彻底清除病毒,而且抗HIV药物价格昂贵,具有较严重的副作用,药物使用不当,也会诱发耐药株的产生。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HIV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HIV易感者通过接种艾滋病疫苗,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抵抗力,提高免疫水平,达到预防、治疗HIV的目的。
大多数经典疫苗的作用在于防止病原感染而发展成疾病,而不在于防止病原进入,但HIV则不同,因为即使很小量的感染都会导致AIDS,所以要求疫苗能产生高效价的中和抗体并有效地记忆,以清除所有进入的病毒。以下几种现象表明艾滋病疫苗是可行的。首先,HIV病毒株大多是单一型,这就为疫苗诱导免疫反应提供了机会。另外,病毒有限制性结构和基因特征,从而可进一步改善保护免疫力的识别机制。来源于高暴露但未感染者和长期无进展的免疫反应显示HIV疫苗的可行性。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有慢病毒感染受被动保护的例子同样证明HIV疫苗是可行的。
迄今为止,全球HIV感染和AIDS日趋严重,抗HIV疫苗的研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如今在HIV疫苗研制中比较现实的目标是制备出的疫苗能在初始感染时降低其感染水平,并在以后能有效控制病毒复制水平,以减缓临床病程进展。随着人们对HIV的深入研究,HIV流行特点、流行株的克隆、测序和重配等基础工作的完成,以及HIV病毒本身生物学特性尤其是基因变异情况的阐明,将不断开发出新的更有效的疫苗,最终实现预防和治疗AIDS的愿望。
疫苗命运
HIV疫苗蹒跚前行 研究逐渐转向非传统疫苗一、命运多舛的HIV疫苗
研制成功希望渺茫
2008年03月03日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HIV(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研制工作已经有20年历史了,虽然科学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这个世人渴望的疫苗却迟迟不愿上场。甚至有科学家称,疫苗研制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在参与疫苗研制工作中的所有科学家中,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长大卫·巴尔的摩教授充当了一个领头羊角色。巴尔的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向人们传递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他表示,虽然一直在努力,但研制成功的希望却“非常渺茫”。“1984年,我们被告知这样一种观点:既然已经发现了这种病毒,那对抗它的疫苗一定就躲藏在角落里。然而,与发现这种病毒时相比,我们几乎没有向前前进一步。”
有意思的是,虽然美国科学家给人一种灰心丧气的感觉,但世界其它地区的同行却还是信心十足。牛津大学参与疫苗研制工作的昆廷·萨坦塔教授便表示,保持一种现实的态度虽然十分必要,但取得突破仍可以很快成为现实。他说:“当然了,我们可能永远也找不到一种对抗HIV的疫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停止寻找的脚步。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取得进步,虽然只是很小的进步,但任何时候,我们都无法预言会有什么科学发现。”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科学家研制出对抗各种病毒的疫苗,但HIV这种病毒绝对是一个难于战胜的对手。它拥有很强的伪装能力,让人体的防御系统形同虚设;而为了免遭破坏,它们也一直处于变化状态。这也就意味着,利用HIV一个可识别部分预先启动免疫系统的疫苗将无法发挥功效,即使它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人体也是如此。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