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自曝曾当街打安吉!孩子无理取闹时,父母该讲道理,还是任他大哭?
2023年12月14日 13:19
《妻子的浪漫旅行》第四季邀请了胡可、蔡少芬、张歆艺等一众女明星。
从婚姻生活到育儿经验的交流,除了旅途中的美景,她们作为过来人的经验分享更是精彩。
我女儿一岁两个月,有时候性格特别犟,不随她心意马上就会翻脸哭闹,本着不能惯孩子的原则,每次她乱发脾气哭闹的时候,我一开始都会静静的陪着、忍着,但哭久了老母亲那个无名火马上就上来了。
看了节目才知道,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气的仙女都跳脚,我这样的情绪实属正常。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1
胡可曾在海外当街打安吉?
胡可分享,有一次带着安吉和小鱼儿一起去新加坡旅行时,要坐一种穿梭小火车才能去参观,这种小火车有三种颜色,蓝色、粉色、绿色,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时段。
安吉看中了蓝色的穿梭小火车,但方向反了,可安吉非要坐蓝色的火车,愿望落空后马上开始又哭又闹,大声叫喊,还在小火车上乱踢乱动,甚至踢到旁边的参观者。
胡可只好不断地向旁边的旅客道歉,胡可和姥姥给安吉讲道理、分散他的注意力等尝试都失败了,旁边的所有旅客都看着哭闹的安吉,皱起了眉头,赶紧避开他乱踢乱踹。
十分钟后下了小火车,安吉还是哭闹不止,胡可这时候再也忍不住了。
“我当时一下就崩溃了,咔一下打了安吉,打完我就后悔了,但是我当时火已经到脑门了,我真的觉得如果不打这一下我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化解。”
第一次被打的安吉立刻停止了哭闹,惊恐的表情看着妈妈。
胡可立即向孩子道歉,承认自己打人不对,但同时告诉孩子这种无理取闹的做法也是不对的,然后开始和孩子讲道理。
相信这样的画面,在日常带孩子的过程中简直太平常不过了,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理智的妈妈讲道理,暴躁的妈妈直接就动手了。
但思想家卢梭说过:三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2
居高临下的道理,教不出懂事的孩子
为什么越是讲道理,孩子就越不懂事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梦想改造家》第五季,有一期的主人公是一位全职妈妈,她们一家四口想要把居住在使用面积仅有38平米的空间,设计师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习惯最终展现了这样的客厅:
这位妈妈带着两个女儿四处穷游,她们家没有电视,客厅是一个超大的桌子,一家人吃完晚饭后坐在这里学习、工作。
她没有告诉女儿不可以看电视,而是用实际行动带着孩子养成了主动阅读的习惯。
当我们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内心俨然一副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都多的姿态,这样居高临下的教育孩子不仅不会听,亲子关系还会越走越远。
想象一下我们自己情绪非常急躁的时候,你是需要一个安静且有力量的拥抱,还是心灵鸡汤?你会一饮而尽还是恨得不打翻了这碗汤?
言传身教的隐藏式教育,是在无声中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而不是在孩子最需要父母关心、安慰的时候站在他的头顶送一碗鸡汤。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3
父母易怒,孩子容易大脑萎缩
有一次,和我妈一起逛街大老远的就听见了一个小女孩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在一家童装店门口一个衣服凌乱摸着鼻涕眼泪,她的妈妈不顾商场来来往往的其他顾客,旁若无人的专心骂孩子。
起因是妈妈让小女孩试了一条裙子,她妈妈觉得价格有点贵想要还价,但是小姑娘不肯脱下来,妈妈拉扯着她就去换了衣服,骂道最后还想要动手,还好有好心的路人劝阻了。
《超级大脑的七个习惯》中,记录了一项日本小儿神经外科学教授友田教授与美国哈佛大学的实验。
他们邀请了约1500名曾在儿童时期受过体罚,年龄在18到25岁的年轻人,并通过MRI观察他们的大脑。
结果表明:由于体罚经历,参与者的右前额皮质内侧体积平均萎缩了19.1%。同时,该研究也表明,如果损害了原本于三十岁左右成熟的前额皮质,容易产生类似抑郁症的症状;谩骂将影响语言理解能力,容易引起神经性耳聋。
蔡少芬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对于处理孩子的情绪有一套自己的办法,特别是她和先生张晋的一套“组合拳”绝对是面对孩子无理取闹的教科书级别做法。
蔡少芬的二女儿比较黏妈妈,什么时候都要霸占着妈妈,好在大女儿比较懂事也总是让着妹妹。
有一次全家外出就餐,蔡少芬决定让爸爸陪小女儿一会,可小女儿马上哭着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蔡少芬拉着大女儿就走,留下张晋陪着小女儿在大厅里,但爸爸觉得妹妹的行为影响了他人,于是把她带到了车里。直到女儿哭闹了大概20分钟,哭累了,不哭了,张晋这才问她:“哭得累不累?还哭吗?”
小女儿就像是瞬间长大了一样,说不哭了,并决定给全家人道歉,意识到了自己霸占妈妈对姐姐不公平是错误的行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张晋和蔡少芬的这套“组合拳”妙在以下几点:
1.平和的接受孩子的情绪
在小女儿开始哭闹之后父母并没有急着说你这样不对等等的大道理,而是由爸爸一直陪伴着她,虽然孩子在哭闹,但亲人的陪伴不会让她觉得没人关心自己的内在情绪。
2.夫妻默契的坚定原则
很多妈妈们在网上吐槽爸爸们的诈尸式育儿,比如妈妈催着孩子快点写完作业的时候,孩子本就贪玩,平时不管辅导的爸爸还要加一句:“今天太晚了,明天写吧。”
这种关键时刻掉链子的行为,轻松的赢得了孩子的好感,却严重的伤害了夫妻关系,猪一样的队友应该就是这样的表现。
当妈妈想要坚持原则的时候,爸爸一定要顶上支持,否则孩子就会知道哭闹的要挟总是能换来自己想要的,下一次一定会变本加厉。
3.道理放在情绪后
张晋在这点上绝对是个聪明的好爸爸,他先是对女儿的坏情绪表示理解,然后默默陪伴她发泄,最后还问一句:“舒服了吗?”
确定孩子的情绪得到宣泄后才开始讲道理,而这时候的沟通才是有效沟通的正确时机。
04
一个动作,三个字应对孩子的无理取闹
当我面对自己的女儿莫名其妙的哭闹时,第一反应是我绝对不能这么惯着她,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才一岁就这样长大还得了?
直到我读了史蒂夫·比达尔夫写的《养育女孩》这本书之后才懂得:婴幼儿无法调控自己的情绪,父母需要用语言和肢体接触使孩子感到安心。
面对还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情绪的孩子,父母只需要一个拥抱,就能让孩子瞬间感到安心然后慢慢的变得平静。
对于已经可以说出自己感受的孩子,父母在接受他们坏情绪的同时只需要说三个字:“我知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为人父母这件事对孩子来说挺不公平的,我们在职场做会计要考从业资格证、想当个律师要考律师证,可为人父母的门槛太低了,不需要任何的学习、培训、考试、验收、评估,只要生个孩子就好。
但当了父母之后的后续要求却比会计师、律师的从业要求高多了。合格的父母一定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实践、复盘、升华最终有一套自己的育儿经。
很多妈妈控制不了自己的易怒情绪,总是在和孩子动手之后毁的肠子都青了,在自我否定与批判中变得更加焦虑了。
其实完全不需要。
妈妈不是超人,妈妈也会犯错误,我们在要求孩子面对自己错误的时候,自己是不是能够首先知错就改呢?
从婚姻生活到育儿经验的交流,除了旅途中的美景,她们作为过来人的经验分享更是精彩。
我女儿一岁两个月,有时候性格特别犟,不随她心意马上就会翻脸哭闹,本着不能惯孩子的原则,每次她乱发脾气哭闹的时候,我一开始都会静静的陪着、忍着,但哭久了老母亲那个无名火马上就上来了。
看了节目才知道,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气的仙女都跳脚,我这样的情绪实属正常。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1
胡可曾在海外当街打安吉?
胡可分享,有一次带着安吉和小鱼儿一起去新加坡旅行时,要坐一种穿梭小火车才能去参观,这种小火车有三种颜色,蓝色、粉色、绿色,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时段。
安吉看中了蓝色的穿梭小火车,但方向反了,可安吉非要坐蓝色的火车,愿望落空后马上开始又哭又闹,大声叫喊,还在小火车上乱踢乱动,甚至踢到旁边的参观者。
胡可只好不断地向旁边的旅客道歉,胡可和姥姥给安吉讲道理、分散他的注意力等尝试都失败了,旁边的所有旅客都看着哭闹的安吉,皱起了眉头,赶紧避开他乱踢乱踹。
十分钟后下了小火车,安吉还是哭闹不止,胡可这时候再也忍不住了。
“我当时一下就崩溃了,咔一下打了安吉,打完我就后悔了,但是我当时火已经到脑门了,我真的觉得如果不打这一下我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化解。”
第一次被打的安吉立刻停止了哭闹,惊恐的表情看着妈妈。
胡可立即向孩子道歉,承认自己打人不对,但同时告诉孩子这种无理取闹的做法也是不对的,然后开始和孩子讲道理。
相信这样的画面,在日常带孩子的过程中简直太平常不过了,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理智的妈妈讲道理,暴躁的妈妈直接就动手了。
但思想家卢梭说过:三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2
居高临下的道理,教不出懂事的孩子
为什么越是讲道理,孩子就越不懂事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梦想改造家》第五季,有一期的主人公是一位全职妈妈,她们一家四口想要把居住在使用面积仅有38平米的空间,设计师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习惯最终展现了这样的客厅:
这位妈妈带着两个女儿四处穷游,她们家没有电视,客厅是一个超大的桌子,一家人吃完晚饭后坐在这里学习、工作。
她没有告诉女儿不可以看电视,而是用实际行动带着孩子养成了主动阅读的习惯。
当我们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内心俨然一副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都多的姿态,这样居高临下的教育孩子不仅不会听,亲子关系还会越走越远。
想象一下我们自己情绪非常急躁的时候,你是需要一个安静且有力量的拥抱,还是心灵鸡汤?你会一饮而尽还是恨得不打翻了这碗汤?
言传身教的隐藏式教育,是在无声中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而不是在孩子最需要父母关心、安慰的时候站在他的头顶送一碗鸡汤。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3
父母易怒,孩子容易大脑萎缩
有一次,和我妈一起逛街大老远的就听见了一个小女孩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在一家童装店门口一个衣服凌乱摸着鼻涕眼泪,她的妈妈不顾商场来来往往的其他顾客,旁若无人的专心骂孩子。
起因是妈妈让小女孩试了一条裙子,她妈妈觉得价格有点贵想要还价,但是小姑娘不肯脱下来,妈妈拉扯着她就去换了衣服,骂道最后还想要动手,还好有好心的路人劝阻了。
《超级大脑的七个习惯》中,记录了一项日本小儿神经外科学教授友田教授与美国哈佛大学的实验。
他们邀请了约1500名曾在儿童时期受过体罚,年龄在18到25岁的年轻人,并通过MRI观察他们的大脑。
结果表明:由于体罚经历,参与者的右前额皮质内侧体积平均萎缩了19.1%。同时,该研究也表明,如果损害了原本于三十岁左右成熟的前额皮质,容易产生类似抑郁症的症状;谩骂将影响语言理解能力,容易引起神经性耳聋。
蔡少芬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对于处理孩子的情绪有一套自己的办法,特别是她和先生张晋的一套“组合拳”绝对是面对孩子无理取闹的教科书级别做法。
蔡少芬的二女儿比较黏妈妈,什么时候都要霸占着妈妈,好在大女儿比较懂事也总是让着妹妹。
有一次全家外出就餐,蔡少芬决定让爸爸陪小女儿一会,可小女儿马上哭着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蔡少芬拉着大女儿就走,留下张晋陪着小女儿在大厅里,但爸爸觉得妹妹的行为影响了他人,于是把她带到了车里。直到女儿哭闹了大概20分钟,哭累了,不哭了,张晋这才问她:“哭得累不累?还哭吗?”
小女儿就像是瞬间长大了一样,说不哭了,并决定给全家人道歉,意识到了自己霸占妈妈对姐姐不公平是错误的行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张晋和蔡少芬的这套“组合拳”妙在以下几点:
1.平和的接受孩子的情绪
在小女儿开始哭闹之后父母并没有急着说你这样不对等等的大道理,而是由爸爸一直陪伴着她,虽然孩子在哭闹,但亲人的陪伴不会让她觉得没人关心自己的内在情绪。
2.夫妻默契的坚定原则
很多妈妈们在网上吐槽爸爸们的诈尸式育儿,比如妈妈催着孩子快点写完作业的时候,孩子本就贪玩,平时不管辅导的爸爸还要加一句:“今天太晚了,明天写吧。”
这种关键时刻掉链子的行为,轻松的赢得了孩子的好感,却严重的伤害了夫妻关系,猪一样的队友应该就是这样的表现。
当妈妈想要坚持原则的时候,爸爸一定要顶上支持,否则孩子就会知道哭闹的要挟总是能换来自己想要的,下一次一定会变本加厉。
3.道理放在情绪后
张晋在这点上绝对是个聪明的好爸爸,他先是对女儿的坏情绪表示理解,然后默默陪伴她发泄,最后还问一句:“舒服了吗?”
确定孩子的情绪得到宣泄后才开始讲道理,而这时候的沟通才是有效沟通的正确时机。
04
一个动作,三个字应对孩子的无理取闹
当我面对自己的女儿莫名其妙的哭闹时,第一反应是我绝对不能这么惯着她,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才一岁就这样长大还得了?
直到我读了史蒂夫·比达尔夫写的《养育女孩》这本书之后才懂得:婴幼儿无法调控自己的情绪,父母需要用语言和肢体接触使孩子感到安心。
面对还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情绪的孩子,父母只需要一个拥抱,就能让孩子瞬间感到安心然后慢慢的变得平静。
对于已经可以说出自己感受的孩子,父母在接受他们坏情绪的同时只需要说三个字:“我知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为人父母这件事对孩子来说挺不公平的,我们在职场做会计要考从业资格证、想当个律师要考律师证,可为人父母的门槛太低了,不需要任何的学习、培训、考试、验收、评估,只要生个孩子就好。
但当了父母之后的后续要求却比会计师、律师的从业要求高多了。合格的父母一定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实践、复盘、升华最终有一套自己的育儿经。
很多妈妈控制不了自己的易怒情绪,总是在和孩子动手之后毁的肠子都青了,在自我否定与批判中变得更加焦虑了。
其实完全不需要。
妈妈不是超人,妈妈也会犯错误,我们在要求孩子面对自己错误的时候,自己是不是能够首先知错就改呢?
展开全部内容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