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过度养育了!带娃明明可以更轻松
2019年07月18日 21:20
  又到暑假了,各大商场、游乐场聚集了大批孩子们,刚会走路的,会跑会跳的,不到十岁长到一米六的,各式各样。在这一群家长中,我一般会远远找个地方坐下来,看手机里的小说。可是很多父母、爷爷奶奶们可不是这样。你会发现一个奇特的场景。总有一些妈妈或老人追在孩子的身后。

  “要不要喝水,喝点水吧!”说罢手里已经打开了水壶。

  “别摔了,小心点。”手里已经捡开了地上的石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他们承担着排查危险的角色,承担着社交发言人的角色,在孩子起了冲突第一时间去介入,去替孩子处理问题等等。这样真的很累,大家都知道,可是没几个家长能在椅子上坐的住,干点自己的事儿。这样的情况有一个词可以形容——过度养育。

  什么是过度养育?

  一是为孩子做他们已经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二是为孩子做他们几乎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

  对照这两条,我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过度养育的迹象。

  那么过度养育的危害是什么呢?

  《给孩子软实力》的作者莱文说:孩子生活中潜伏的最大危害,并不是街上有陌生人从天而降之类的偶然事件,而是父母为孩子做的太多,结果导致他们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比如说在学校的微信群里,总有很多家长不断的嘱咐老师:某某总是爱出汗,记得提醒他喝水。老师,记得喊我家孩子多吃早餐,今天早上他只喝了牛奶就来学校了。以上这些,就是典型的“为孩子做他们可以做到的事情”。饿了、渴了这是自然的生理需求,孩子自然会主动寻求满足,不需要老师的提醒。

  那么什么是“为孩子做几乎可以做到的事情”呢?1岁的宝宝试图抓握住勺子想要吃饭,可是父母却以为会弄撒,代劳喂饭,这是让孩子丧失了锻炼吃饭的机会。3岁的孩子和别人争抢玩具吵起来了,父母立马介入告知要分享,强行分享或强行终止冲突,其实这是让孩子丢掉了面对如何处理他人和自我冲突的机会。

  面对孩子在游乐场玩耍的场景,我的做法是:

  1、约定好,妈妈就在这个位置等你,不走。

  2、如果你有需要妈妈的时候,请你用电话手表打电话,或者大声喊妈妈,或者直接跑过来。

  3、如果你来找我,我暂时不在这个位置,别着急,我一定会回来的。

  然后,我就可以安心的拿着手机看看文章,刷刷朋友圈了,这不是偷懒,而是给孩子独立面对的机会。因为所有的能力都是在不断的尝试和练习中才得以提高的。对应以上这两条,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有过度养育的迹象,那尝试着按照以下4个步骤做一些改变吧。

  第一步:我们为你做这件事情。

  第二步:我们和你一起做。

  第三步:我们看着你做。

  第四步:你独立完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父母一定要放弃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因为孩子做的肯定不如你标准和完美。不要想着“算了,自己做更快更好”,就把孩子收拾的东西重新在做一遍。如果第二天孩子去房间,发现房间比自己昨天收拾的干净整洁,他心里要么觉得丧气,要么觉得反正有爸妈帮忙,我就不做了。

  养育孩子确实很累,可是很多父母身体累,心更累。很多时候是因为“过度养育”,因为父母做的太多,而孩子做的太少。试着放手,去改变过度养育的状态,对自己别那么严格,对孩子别过度关注,这或许是更放松的方式。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