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六亲不认” 亲戚称谓全攻略get
2020年01月09日 00:00
  80后、90后,甚至00后,都会被认为“六亲不认”的人,因为他们不会叫人。特别是身在大家族的年轻人,逢年过节,见到七大姑八大姨齐聚一堂,心里默默OS:不是我没礼貌,而是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叫!

  以上只是单身狗的烦恼,毕竟来自宝妈的“正确称呼每一位亲戚之PLUS版”才真的令人瑟瑟发抖。还没嫁人之前,只需要记住爸妈两边亲戚怎么叫,工作量X1;结婚之后,需要记得老公那边的亲戚怎么称呼,工作量X2;当了妈之后,除了自己的part,还要记住宝宝该怎么叫人,工作量X4……

  当宝宝拉着你问,“妈妈的姐姐的老公怎么叫?”如果被宝宝的话给绕进去,大概妈妈把亲戚关系图想了一圈都搞不清楚。不想把自己和宝宝都陷入尴尬的状况,还是拿起小本本,好好记下这些错终复杂的亲戚称呼吧。

  入门版


图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入门版,亲戚人口少、关系相对简单明了。无论是孩子,还是宝妈自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婶婶这些直系亲属还是经常接触,所以难度并不高。

  进阶版

  为了考验各位宝妈,特意增设进阶版——旁系亲戚。说不定到回娘家时,会碰上哥哥的老婆(宝爸跟着宝妈叫“嫂子”,孩子叫“舅妈”)的爸爸。额,简单来说,就是碰见哥哥的岳父了,你和孩子该怎么叫?书面上,宝妈需称呼为“姻伯父”,现实直接喊“叔叔”就可以了。至于宝宝,跟着表姐弟一样喊“爷爷”就行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给宝妈的小提示:如果碰上自己也不会叫的亲戚,那进门时就跟在你的妈妈(孩子的外婆)身边,让你的妈妈提醒一下。毕竟长辈对称谓的熟悉程度高多了。

  现在大家对家族成员的称呼已经没有那么严格,像进阶版的旁系亲戚称呼,“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这样的词已经很常用。亲戚间的称呼要求弱化,但不变的是,称呼中包含对血缘关系的重视。

  爸妈要从小让孩子了解家庭结构、以及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教导孩子认清亲戚之间的称谓,能够强化孩子对家的概念,避免因部分亲属称谓的消失、见面次数少而对亲情产生疏离感。其实就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培养孩子的家庭观念。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