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伤害BB耳朵的事 你正在做
2016年11月07日 10:01
宝宝的眼睛、鼻子、嘴和手妈妈们经常会呵护备至,但却常常忽略身体的另一个感觉器官——耳朵。
耳朵除了承担接收外界一切声音的功能,其实还能帮助平衡身体以防摔倒,所以,别忽视小小耳朵的呵护。
擤鼻涕、打喷嚏、掏耳朵……这些在你看来再平常不过的行为,如果做得不对,也会伤害孩子的耳朵甚至影响他的听力哦。
经常掏耳朵
这属于直接伤害。有些爱干净的妈妈,看到孩子耳朵里有耳屎,总想掏出来,担心耳屎太多不干净影响孩子健康。其实,正常的耳屎是不会影响耳朵健康的。耳屎是外耳道皮肤的皮脂腺正常分泌形成的。它在耳道里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离微生物、小虫子和其他刺激。一般来说,当耳屎多的时候,它会裹带着微生物、尘土和其他碎屑从耳朵眼里掉出来。
正确做法:
如果耳屎没让孩子不舒服,也没影响听力,那就别管它。如果孩子真的因为耳屎太多而觉得不舒服,比如总是拉扯耳朵,也不要用工具掏,可以用下面方法处理:1. 用含有过氧化氢成分的溶液来溶解耳屎;2.给宝宝掏耳朵这种事还是交给医生来处理吧。
耳朵进水
给孩子洗澡或游泳,总会有水跑进宝宝耳朵里的啊,应该没什么问题吧?我只能说,小细节,别忽视!有水进入耳朵,没有及时清理,极容易诱发宝宝内耳感染、损害听力。另外游泳时泳池里的水很容进入鼻腔和口中,也可能会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中耳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慢性中耳炎,那就麻烦了,可能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永久的损害。正确做法:
有经验的护工或者医生会两手将耳朵折起来给宝宝洗头,以保证耳朵不进水。但是遇到手小的妈妈或者没经验的奶爸奶妈就有点难度了。
不过别担心,某宝上有防水耳罩,我觉得还是不错的。洗完后要及时擦干耳朵周围的水,防止流入耳内。
平躺着喝奶
在给小宝宝喂奶时,如果不注意姿势,让宝宝平躺,也可能会给宝宝的耳朵带来意外的伤害。因为宝宝的咽鼓管长度较短而宽度较大,更加接近水平位置,这样宝宝的身体处于水平位时,就很容易引起呛咳,此时奶汁便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长时间不注意清理,极易引起急性炎症,造成宝宝的耳朵流水,如果有细菌感染,还可能流出黄水或脓水来。
正确做法:
所以,妈妈注意了,我们通常建议45°角度喂奶(侧卧是可以的)。如果经常在床上奶孩子,注意给在下面垫些东西,防止漏奶流入宝宝耳中。
拍打宝宝的脸
孩子的耳膜娇嫩,在大力冲击下可能受到损伤,比如,一些暴力家长,不知分寸教训孩子,一记耳光产生的高压力就有可能震破鼓膜,出现穿孔。穿孔的鼓膜会使中耳与外界相通,除了对听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外,还会失去保护作用,外界的细菌、污水、异物都会经穿孔进入中耳,引起感染、流脓。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还可能会引发脑膜炎等其他疾病。
正确做法:
所以,那么大的人了,别不知分寸,孩子还小,犯再大的错也不能打耳光。另外,家长在和孩子逗着玩,轻轻拍孩子的脸颊可以,但一定要注意避开耳朵。
高分贝声音刺激
在街上经常听到凤凰传奇的音乐,本以为是哪位浮夸的摩托青年放的音乐,结果看到一位挂着外放音箱的老爷爷推着小宝宝散步,毫不夸张的说,三条街都能听到。老爷爷的耳朵或许背了,可是宝宝的耳朵还很稚嫩呀。如果把这些音源长时间、近距离地放在宝宝前面,可能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永久性的损伤。
正确做法:
所以,家长们注意了,噪音对宝宝耳朵的伤害也是不容忽视的,年轻父母也许会关注些,家里老人就很容易忽视,也一定要科普他们哦。
捏紧鼻子用力擤鼻涕
经常看到一些妈妈为了把宝宝的鼻涕擤干净,就是简单粗暴的捏住宝宝的鼻子,还一定要让宝宝用力,这样的做法其实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正确做法:
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分次运气,压力不宜过大,一侧擤完了,再擤另一侧。
捂住口鼻打喷嚏
打喷嚏用手捂住口鼻?错,千万别这么教孩子。同擤鼻涕一样,在宝宝打喷嚏的时候捂住口鼻也容易引起急性中耳炎。打喷嚏时捂紧宝宝嘴和鼻子,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引起中耳发炎。
正确做法:
教会宝宝用纸挡住口鼻固然好,但大多数时候,喷嚏猝不及防,根本来不及用纸阻挡。所以, 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对着胳膊打!喷出或者咳嗽的飞沫虽然会附着在衣服上,但至少会阻断病毒的进一步传播。这一方法得到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美国儿科学会的认可。
捏鼻子灌药
小时候自己试过的喂药方法有些宝妈竟然也用在了自己宝宝身上,这可以说是“擤鼻子”+“平躺喂奶”的双重伤害结合体。捏鼻子喂药并不会影响宝宝味蕾,使药的味道减轻,反而有可能在宝宝挣扎时对耳朵造成危险。宝宝在挣扎时可能导致鼻腔分泌物或药水通过短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另外,宝宝鼻腔黏膜、血管比较娇嫩,捏鼻子喂药时,力度如果没控制好,还会导致鼻黏膜和血管损伤。
正确做法:
所以,此喂药方法,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趁早拉黑名单!
【快乐妈咪说】
还是那句话,育儿过程中,爸爸妈妈们心别太大,小细节,别忽视!也许一次两次,你觉得没什么事,但很多危害都是日积月累,量变引起质变造成的。
当发现宝宝躁动不安、爱摇头、总挠耳朵,发现耳朵有黄色分泌物流出,或者发现宝宝对你的召唤反应迟钝,叫好几遍也不理睬,就要赶快带宝宝去耳鼻喉科检查。
耳朵除了承担接收外界一切声音的功能,其实还能帮助平衡身体以防摔倒,所以,别忽视小小耳朵的呵护。
擤鼻涕、打喷嚏、掏耳朵……这些在你看来再平常不过的行为,如果做得不对,也会伤害孩子的耳朵甚至影响他的听力哦。
经常掏耳朵
这属于直接伤害。有些爱干净的妈妈,看到孩子耳朵里有耳屎,总想掏出来,担心耳屎太多不干净影响孩子健康。其实,正常的耳屎是不会影响耳朵健康的。耳屎是外耳道皮肤的皮脂腺正常分泌形成的。它在耳道里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离微生物、小虫子和其他刺激。一般来说,当耳屎多的时候,它会裹带着微生物、尘土和其他碎屑从耳朵眼里掉出来。
正确做法:
如果耳屎没让孩子不舒服,也没影响听力,那就别管它。如果孩子真的因为耳屎太多而觉得不舒服,比如总是拉扯耳朵,也不要用工具掏,可以用下面方法处理:1. 用含有过氧化氢成分的溶液来溶解耳屎;2.给宝宝掏耳朵这种事还是交给医生来处理吧。
耳朵进水
给孩子洗澡或游泳,总会有水跑进宝宝耳朵里的啊,应该没什么问题吧?我只能说,小细节,别忽视!有水进入耳朵,没有及时清理,极容易诱发宝宝内耳感染、损害听力。另外游泳时泳池里的水很容进入鼻腔和口中,也可能会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中耳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慢性中耳炎,那就麻烦了,可能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永久的损害。正确做法:
有经验的护工或者医生会两手将耳朵折起来给宝宝洗头,以保证耳朵不进水。但是遇到手小的妈妈或者没经验的奶爸奶妈就有点难度了。
不过别担心,某宝上有防水耳罩,我觉得还是不错的。洗完后要及时擦干耳朵周围的水,防止流入耳内。
平躺着喝奶
在给小宝宝喂奶时,如果不注意姿势,让宝宝平躺,也可能会给宝宝的耳朵带来意外的伤害。因为宝宝的咽鼓管长度较短而宽度较大,更加接近水平位置,这样宝宝的身体处于水平位时,就很容易引起呛咳,此时奶汁便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长时间不注意清理,极易引起急性炎症,造成宝宝的耳朵流水,如果有细菌感染,还可能流出黄水或脓水来。
正确做法:
所以,妈妈注意了,我们通常建议45°角度喂奶(侧卧是可以的)。如果经常在床上奶孩子,注意给在下面垫些东西,防止漏奶流入宝宝耳中。
拍打宝宝的脸
孩子的耳膜娇嫩,在大力冲击下可能受到损伤,比如,一些暴力家长,不知分寸教训孩子,一记耳光产生的高压力就有可能震破鼓膜,出现穿孔。穿孔的鼓膜会使中耳与外界相通,除了对听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外,还会失去保护作用,外界的细菌、污水、异物都会经穿孔进入中耳,引起感染、流脓。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还可能会引发脑膜炎等其他疾病。
正确做法:
所以,那么大的人了,别不知分寸,孩子还小,犯再大的错也不能打耳光。另外,家长在和孩子逗着玩,轻轻拍孩子的脸颊可以,但一定要注意避开耳朵。
高分贝声音刺激
在街上经常听到凤凰传奇的音乐,本以为是哪位浮夸的摩托青年放的音乐,结果看到一位挂着外放音箱的老爷爷推着小宝宝散步,毫不夸张的说,三条街都能听到。老爷爷的耳朵或许背了,可是宝宝的耳朵还很稚嫩呀。如果把这些音源长时间、近距离地放在宝宝前面,可能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永久性的损伤。
正确做法:
所以,家长们注意了,噪音对宝宝耳朵的伤害也是不容忽视的,年轻父母也许会关注些,家里老人就很容易忽视,也一定要科普他们哦。
捏紧鼻子用力擤鼻涕
经常看到一些妈妈为了把宝宝的鼻涕擤干净,就是简单粗暴的捏住宝宝的鼻子,还一定要让宝宝用力,这样的做法其实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正确做法:
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分次运气,压力不宜过大,一侧擤完了,再擤另一侧。
捂住口鼻打喷嚏
打喷嚏用手捂住口鼻?错,千万别这么教孩子。同擤鼻涕一样,在宝宝打喷嚏的时候捂住口鼻也容易引起急性中耳炎。打喷嚏时捂紧宝宝嘴和鼻子,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引起中耳发炎。
正确做法:
教会宝宝用纸挡住口鼻固然好,但大多数时候,喷嚏猝不及防,根本来不及用纸阻挡。所以, 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对着胳膊打!喷出或者咳嗽的飞沫虽然会附着在衣服上,但至少会阻断病毒的进一步传播。这一方法得到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美国儿科学会的认可。
捏鼻子灌药
小时候自己试过的喂药方法有些宝妈竟然也用在了自己宝宝身上,这可以说是“擤鼻子”+“平躺喂奶”的双重伤害结合体。捏鼻子喂药并不会影响宝宝味蕾,使药的味道减轻,反而有可能在宝宝挣扎时对耳朵造成危险。宝宝在挣扎时可能导致鼻腔分泌物或药水通过短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另外,宝宝鼻腔黏膜、血管比较娇嫩,捏鼻子喂药时,力度如果没控制好,还会导致鼻黏膜和血管损伤。
正确做法:
所以,此喂药方法,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趁早拉黑名单!
【快乐妈咪说】
还是那句话,育儿过程中,爸爸妈妈们心别太大,小细节,别忽视!也许一次两次,你觉得没什么事,但很多危害都是日积月累,量变引起质变造成的。
当发现宝宝躁动不安、爱摇头、总挠耳朵,发现耳朵有黄色分泌物流出,或者发现宝宝对你的召唤反应迟钝,叫好几遍也不理睬,就要赶快带宝宝去耳鼻喉科检查。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