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技能培训进社区”活动如约启动 首次培训热闹非凡
2015年05月22日 17:45
  5月15日15时,由燕赵都市报(网)与河北医学会急诊分会主办、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独家冠名的“急救技能培训进社区”大型公益活动在河北医大三院会议室如约启动,并举办了首次培训讲座,十余位专家到场手把手教学,市民参与热情极高,场面热闹非凡。

  来自河北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高丽君、河北医大三院党委书记张文军、燕赵都市报副总编辑刘江滨、河北医学会急诊分会主委田英平、河北医学会急诊分会候任主委、河北医大三院急诊科主任董士民以及独家冠名本活动的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华北区总经理杨波依次发言,表达了对本活动的支持与肯定。


  【现场直击】

  “最年轻”和“最年长”相差近70岁

  活动正式开始前的一个小时,就有四位阿姨早早赶到了活动现场。“老伴今年70岁了,有心脏病,学了这个本事以后万一有情况就能搭把手了!”而陪着姨姨来的18岁女孩高杨是到场市民最年龄最小的一个,来自邯郸的她在河北经贸大学就读,今年刚上大一。“我姨夫有心脏病,去年有次感觉不舒服,就叫了救护车。谁知道在车上突然越来越不适,情况特别危急,好在没多久就到了医院,不然后果不堪设想。”高杨说,她也要掌握这门技能以备不时之需。

  讲座期间,百余位到场市民认真聆听,其中不乏做笔记的耄耋老者。今年81岁的钱秀云拿出了每次听讲座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将要点逐条记录,笔记本上排满了密密麻麻却十分整齐的小字。

  到场市民中,年龄最大的要数86岁的老人刘全了,她与老伴就住在附近,经常来听医大三院组织的各种健康、养生讲座。刘全老人说,自己除了耳背以外,几乎没别的毛病。“可能学不会实际操作,但是学点医学知识也是好的。”

  寓教于乐 手把手传授急救技能

  “病人晕倒后应先观察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然后判断患者意识,可以在患者耳边呼唤,或拍打患者肩部,如果病人已经出现意识丧失,应及时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有异物卡喉则应先将异物取出…”利用幻灯片,董世民将徒手心肺复苏的流程与步骤逐一展示并配以通俗易懂的讲解。这些技能让市民感觉颇为受用,几番互动下来,台下不时传出阵阵掌声与笑声。


  利用人体模型,董世民紧接着在现场演示了正确与错误的心肺复苏按压手法。胸外按压的手法格外有讲究,在有节奏地按压三十次、每次超过5厘米深度后,口对口进行吹气两次,速率至少达到100次/分,如此反复五个周期。“看似简单,但动作做标准需要耗费不小的体力,如果条件允许,尽量求助别人一起,接力施救。”董世民讲道。

  “腿找好支撑的位置才好发力,双臂垂直,利用身体力量下压。”在医疗专家手把手指导下亲自“上手”,到场市民分成了五组也感受了一把临危不乱的“黄金四分钟”。

  市民张阿姨就一遍遍纠正姿势,虽然按压一轮之后额头上渗出密密汗珠,但她的热情度却丝毫不减。专家们也不厌其烦地演示正确动作,帮助每一个市民调整动作精准度。“上手和不上手差别太大了,只学习理论知识,觉得都很简单,可实际操作之后才发现好真是不简单!”今年60岁出头的吴阿姨擦着汗感慨道。

  手把手教学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有的市民为了能准确掌握技术多次向专家提问与求教,一时间“学习”氛围十分浓厚,整个大厅充斥着热烈的讨论。

  【有话要说】

  “年轻人更有必要学习急救技能”

  家住市政府宿舍的张阿姨和吴阿姨结伴而来,说到急救技能培训,她们有话要说。“除了老年人,中、青年人更应该掌握急救技能。”


  吴阿姨说,“上有老下有小”是如今中国社会绝大多数家庭现状,而25岁到50岁之间的人则是一个家庭的中坚力量和中流砥柱,背负了更多的使命。而家中不论老人还是孩子,都会遇到突发状况,老年人互救、自救,但碍于年龄、能力等局限性,有时不能完全掌握一门新技能,那么中、青年人的责任就颇为重大。

  “年龄大了要养成好习惯,防患于未然”

  今年81岁的王运才老先生经常现身省会各大健康医疗讲座,而关于急救技能的学习,还是头一次。如何正确急救,王老先生坦言不甚了解,但在记者简单介绍后,他频频点头,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这方面常识的普及。“出了事儿知道怎么救很重要,怎么样尽量避免出事儿也很重要。”王老先生说,如今不少老年人不与子女同住,一旦出现头疼脑热,大多数老人能不麻烦子女就不麻烦。“我每天坚持步行五公里,只要解手之后,就会大量喝水,一下午喝一升没问题。”王老先生精神抖擞,声音洪亮,指着手里的大水杯说,在他看来,老年人提高自身免疫力就要多喝水、适量运动,自己没病没灾才不会给家人平添负担,才能防患于未然。

  “绝不能因为对急救常识的不了解耽误事”

  在众多老人面孔中,有一个中年人听得特别认真,一下子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我是为我父亲而来的,父亲心脏不好,大年三十儿那天,吃过年夜饭全家人都等着看春晚的时候,他突然告诉来了这么一句,‘我难受’,就不能动了。”41岁的范文泉提起那件事,至今唏嘘不已。家人赶紧打了120急救电话,送到医院后,进行了全身检查,但并没发现什么问题。从这以后全家人都开始注意这类问题了。“昨天看了咱们的报纸后,就提前安排了下午的工作过来听讲座了。一定不能因为我们对急救常识的不了解,耽误事啊。”

  【出镜医生】

  董世民: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健康

  能否将濒危生命挽救回来,就是看能否和时间赢赛跑。在病人发病后一分钟内开展急救,成功率高达90%,4分钟内开展急救,成功率就降低了30%,而如果延迟到10分钟内才开展急救,那么成功率仅为10%。河北医学会急诊分会候任主委、河北医大三院急诊科主任董世民说,可见徒手心肺复苏开展的的快慢与否,与施救成功率基本成正比。

  “从求救、到心肺复苏急救、到点击除颤、到救护车救援最终到住院急救,环环相扣,其中,心肺复苏急救则是最为薄弱的一环。”董世民强调,这就是一条生存链,能否将生命成功挽回,把握住心肺复苏急救这一环尤为重要。

  张新亮:掌握急救技能“从娃娃抓起”

  “奉献爱心,传递生命,是急救医务人员的宗旨和原则,那么将急救技能教给大家,也是呼吁大家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也对亲人的生命健康负责。”河北医大三院急诊科副主任张新亮说,能够到场亲手操作的市民还是少数,就如何正确施救,他推荐大家可以参考《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其中有详细的讲解。

  但根据不少市民的反馈也让他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理论学习与上手操作还是有一定距离,急救常识的普及应“从娃娃抓起”,让它成为一门伴随人们成长的必修课。“除了进社区,最好还能进学校、进企业,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掌握它,不必因不懂而惧怕施救。”

  吕钦:辨清情况再“出手”

  河北医大三院急诊科护士长吕钦也通过多年一线经验介绍,许多人虽然有颗“热心肠”,但却少了点辨别能力。“曾经有一个研究生坐火车回家,车上一个人突然发病,他上前就给人家做心肺复苏。”但此病人并没有丧失意识,最后研究生的好心却办了坏事,造成了反效果。

  “做心肺复苏之前,首先要确定病人时候意识丧失。”吕钦解释,就是在技能培训中多次强调的应先在耳边呼喊对方,并用手拍打对方肩部,如果没有反应,并且出现一定程度面部、唇部发紫,才能基本判定对方需要做心肺复苏。

  【圣元声音】

  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已有十七年,每年都会积极参与社会上公益活动,本次“急救技能走进社区”,真正做到了帮助普通百姓了解急救知识掌握急救常识的目的。希望大家通过学习急救知识,将来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和家人,还可以在危难时刻帮助他人,这也是作为一名公民对社会的责任的体现。

  “当然,我们也希望在这个活动中,设计有关‘婴幼儿急救常识’的内容,据我们了解,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其中因吞咽异物或气管异物阻塞等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儿童有近3000名。这些数字背后是家庭无尽的伤痛和悔恨。”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华北区总经理杨波说,也希望通过此活动倡导更多人积极投身急救知识的学习

  【急救延伸】

  生命热线,你会打吗?

  当自己或家属出现外伤、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等急危重症时,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

  在拨打“120”时首先说明自己需要急救车,用简洁的语言向接线人员表达清楚自己的具体地址,然后描述自己或家属现在的病情、主要症状以及联系方式,以便急救中心人员尽快根据病情和地点调度救护车,以节省时间并根据患者症状在路途中进行有效的医学指导。

  以下几类患者最易被不当处置:一是心衰患者。曾有一位高龄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衰时表现为喘憋,这一症状是心功能衰竭造成的肺水肿所致。家人想尽快将其送到附近的医院,在下楼时病人没有采取端坐位而是平躺着被抬下去的,结果造成猝死。如果患者的喘憋症状分不清是否为哮喘发作,一定要让其保持坐位同时要吸氧。第二类是外伤患者。发生车祸后患者可能暂时意识清楚也能走动或说话,但实际上内脏已有损伤并处于失血状态,不能直接用普通车辆送医院。第三类是宫外孕患者。发病时患者肚子疼伴随阴道不规则出血,有些人以为是痛经未加重视,如此时不采取急救措施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活动背景和预告】

  顺应广大民众对健康可持续生活的追求,秉承“健康至上、乐享其中”的理念,燕赵都市报健康事业运营中心全媒体健康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作为燕赵都市报健康事业运营中心成立以来的首个大型公益活动,“急救技能培训进社区”首期活动持续十个月,每个月将走进一个省会社区,并逐步向其他公共领域推进。6月13日,活动将走进首个小区:心海假日。敬请广大市民关注燕赵都市报微信、微博进行线上互动,有意者可关注本报网健康频道微信“yzjklb”。

  燕赵都市报健康事业运营中心将关注那些与百姓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每一个细节——— 从生理到心理,从亚健康到已病……我们以做燕赵百姓的健康顾问为己任,以“健康生活”为核心内容,通过精准的定位、权威的信息、独特的视角,倡导强健的生命观,引导大众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帮助更多人群汲取健康知识和享受健康服务,提高生命品质,创造属于自己的阳光生活。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