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11幕“禁忌”剧
2007年11月23日 09:29
第七幕 “今天妈妈怎么生气了”

小北今天很委屈,因为昨天他把牛奶倒在地上,妈妈一点也没有生气。可是,今天妈妈却因为同样的事打了他。为什么同样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是完全不同的呢?为什么妈妈昨天不生气而今天会这么生气?

专家解说:不要使用没有定性的规则。

星期一,妈妈心情很舒畅,宝宝破坏了一切规章她也不批评。可是,星期二,宝宝做的是和昨天一样的事,妈妈却像吃了火药一样地斥责他。像这样没有一定规章的管理,就像是没有一定规章的交通信号一样危险。一会儿红灯行,一会儿又是绿灯行,你说该怎么办呢?要教会宝宝应该怎么做,在管教中没有一贯性和信赖性是不行的。没有定性的规则比没有规则,更糟糕。

第八幕 “我不敢......”

小小(化名)已经3岁多了,可是,妈妈还是把她当作一个小婴儿一样,事事关心,事事操心。小小在妈妈的羽翼之下,显得比同龄的孩子更加胆小,什么事情都躲在妈妈身后,就连吃饭这样的小事,都要妈妈在旁边才能安安分分地吃完……

专家解说:不要过度保护、照顾宝宝

过度的保护会断送宝宝的自我观念,因为当父母过度保护宝宝的时候,他们就是传递给宝宝这样一个观念:你不能自己照顾自己,我必须为你料理一切。大多数父母对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毫无信心,其实有一句话实在很重要,那就是“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要越俎代庖。”

第九幕 “为什么不行?”

2岁半的小美(化名)和爸爸妈妈去饭店吃饭,爸爸妈妈要求她做一个有规矩的小孩,坐在椅子上不要东张西望,不许跑来跑去,不许把饭掉在桌子上,不许……小美很不适应,她觉得这样实在很不好玩,为什么不许呢?

专家解说:不要订立不适合宝宝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2岁的宝宝能够像5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这只会使他觉得无所适从。因为你对他的要求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准,这对他自我观念的形成有极坏的影响。宝宝个人行为能力的发展是受年龄限制的,阶段性的发展是不能跳跃进行的。

第十幕 “我不是说过不准吗?”

妈妈对小浩(化名)说:“不要爬那个椅子。”可是小浩不听。这时候妈妈又说:“小浩,我不是说不准爬那个椅子吗?”孩子还是无动于衷,继续往上爬。他对妈妈的话丝毫不感兴趣,还是继续爬……

专家解说:不要有口无心地发号施令其实,这位妈妈只是口头在说“不准”,实际上并没有采取任何阻止宝宝爬椅子的措施。照这样,没有一点儿作用。这不是在教宝宝无视妈妈的希望和命令吗?为了不成为适得其反的管教,无论是不是出于本心,都请你不要这样提出要求和下达命令。

第十一幕 “你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

3岁的小乐(化名)和妈妈去姑姑家玩,回家的时候,妈妈发现小乐竟然一声不吭地把姑姑家里的小摆设带回家了。这下可把妈妈气坏了,妈妈对小乐不停地数落:“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不是乖孩子,妈妈这么爱你,你怎么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我是作了什么孽,你才会做出这样的事……”

专家解说:不要用教条式的、引发罪恶感的教育方式

每天都有无数父母对他们的宝宝发表冗长的、教条式的演说,如果用录音机偷偷地把父母的这种疲劳轰炸录下来,再放给他们自己听,他们一定会对自己教训儿女的语言感到大为震惊。录音机里录下的将不只是教条式的演说,还有大声咆哮、斥责以及取笑。那么,宝宝会怎么样呢?是虚心接受吗?当然不会。他能做出的惟一反应只能是充耳不闻。他学会了置身事外,同时对一切父母的话本能地产生反感情绪。

相关推荐:几款训练孩子语言的游戏   让孩子用“非语言交流”   塑造强者:“大声说话”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