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宝宝身边的28种危险!
2008年09月08日 00:00
法则3 高温消毒
* 餐具应该洗净→消毒→干燥
餐具的清洗方法因器具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先用洗涤剂仔细地清洗。然后,用流水将泡沫完全冲净后,煮沸或用热水烫一烫消毒。也可用市面出售的漂白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入水中,将餐具放入其中进行杀菌。最后还要仔细擦干。如果还留有水,就会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一定要擦干彻底杀灭细菌。
* 做饭时彻底加热
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多数惧热,彻底加热能彻底杀灭它们。例如,用微波炉加热时,应该确认食物全部被加热才行。切肉时,可以把肉片切得薄一点,薄肉片不论是蒸、煮还是煎、炒都比较容易整体受热。
Tips 妈妈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1) 不要提前把奶调好、把断奶期食品做好了放在那里
2) 要让婴儿经常吮吸的物品保持清洁
3) 换完尿布后一定要洗手
4) 不要让1岁前的婴儿吃生的食物和蜂蜜
5) 用微波炉快速解冻冷冻食品
熟悉的并不是安全的
每年在北京儿童医院发生的儿童中毒病症不下几百例。由于孩子的无知和好奇,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举动或者是大家很熟悉的食物都可能成为宝宝致病的诱因。
小儿中毒多为急性中毒,虽不属于儿童常见疾病,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小儿急性中毒的原因主要与小儿无知、好奇、不能辨别物品与食品的异同以及善于用口咀嚼物体的特点有关;另外,也与小儿的饮食生活习惯、监护人的疏忽以及餐饮人员的卫生状况
有关。常见的小儿急性中毒包括食物中毒、药物中毒以及日用化学用品中毒等。以下是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例,希望以此作为范例警戒疏忽的家长们。
“美食”中的祸首
妈妈带着3岁的儿子到自由市场,看到熟肉比较新鲜,于是买了一段肉肠。晚上孩子边玩边吃,一会儿兴高采烈的孩子突然停下碗筷,躲到沙发上团坐、不语。父母也未在意。饭后大约30分钟,孩子突然大哭,说肚子剧痛;父母赶紧带着孩子奔向儿童医院。到了急救室,医生发现父母及孩子的面色均为青紫色,孩子的面色最为难看。听完父母的叙述,医生对孩子进行了全面检查,断定是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因孩子晚间只食入熟肉,毒素只会来自熟肉。经过催吐、洗胃、导泻等紧急处理后,通过静脉推入了一种深蓝色,称之为“美蓝”的药物。反复三次后,孩子的面色逐渐转为正常的粉红色。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化肥和土壤中。作为一种工业用盐,本不能食用;但有些食品加工单位常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某些肉、鱼加工品的发色剂。这样可使加工的熟肉呈肉红色。一些个体加工者不能很好掌握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用量,以致添加过量。食入这种熟肉即可出现上述的中毒表现。
食入亚硝酸盐可刺激胃肠道,引起呕吐、腹泻;吸收入血可与红细胞内的正常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带氧的能力。所以,患者出现皮肤粘膜青紫,严重时还可导致呼吸、心脏和脑功能的损害。因此提醒大家,尽可能不去小摊购买熟肉制品,特别不要购买颜色鲜亮的肉制品。
冰箱“创造”的危害
一个初春的午夜,一对年轻的夫妇怀抱仅3个月的宝宝急匆匆地闯进儿童医院内科急救室。他们急切地向医生述说从当天下午起孩子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晚上又出现发烧和腹泻。由于体温在不断升高,哭闹在不断加剧,才不得不于三更半夜抱着宝宝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怀疑孩子得了急性肠炎。家里经济状况好,卫生条件更好。孩子怎可能吃进不干净的食物?经过化验,结果显示孩子患的不是一般的肠炎而是急性细菌性痢疾。面对化验结果,家长仍然不解的是细菌从何而来。继续询问中得知近两日家长开始为宝宝增加了鲜橙汁。为了避免购买饮料中添加成分的不良影响,特意用新鲜甜橙自行榨制。一次榨制多量后分装,在冰箱冷藏室内保存。今天是饮用的第三天。
现今的城市家庭中,冰箱已成为必备的电器。的确,冰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提供了贮存食品的良好场所;但冰箱冷藏室内的4℃环境只能减缓食物的腐败,不能抑制一些细菌(包括痢疾杆菌在内)的生长。有报告显示痢疾杆菌在冰块内还可生存96小时。由于多数家庭不能定时清洗冰箱内部,致使冰箱内存留很多种细菌。当冰箱内食物提供适当的营养时细菌即可生长繁殖。一些家长对于新鲜食物,特别是水果,从冰箱拿出后忽略了再清洗,造成了细菌性肠道感染。为此,提醒大家要定期清洗冰箱内部,谨防冰箱“创造”的危害。
精彩推荐:宝宝食物中毒应该怎么办? 宝宝意外受伤的急救对策 预防宝宝偷吃药
* 餐具应该洗净→消毒→干燥
餐具的清洗方法因器具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先用洗涤剂仔细地清洗。然后,用流水将泡沫完全冲净后,煮沸或用热水烫一烫消毒。也可用市面出售的漂白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入水中,将餐具放入其中进行杀菌。最后还要仔细擦干。如果还留有水,就会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一定要擦干彻底杀灭细菌。
* 做饭时彻底加热
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多数惧热,彻底加热能彻底杀灭它们。例如,用微波炉加热时,应该确认食物全部被加热才行。切肉时,可以把肉片切得薄一点,薄肉片不论是蒸、煮还是煎、炒都比较容易整体受热。
Tips 妈妈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1) 不要提前把奶调好、把断奶期食品做好了放在那里
2) 要让婴儿经常吮吸的物品保持清洁
3) 换完尿布后一定要洗手
4) 不要让1岁前的婴儿吃生的食物和蜂蜜
5) 用微波炉快速解冻冷冻食品
熟悉的并不是安全的
每年在北京儿童医院发生的儿童中毒病症不下几百例。由于孩子的无知和好奇,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举动或者是大家很熟悉的食物都可能成为宝宝致病的诱因。
小儿中毒多为急性中毒,虽不属于儿童常见疾病,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小儿急性中毒的原因主要与小儿无知、好奇、不能辨别物品与食品的异同以及善于用口咀嚼物体的特点有关;另外,也与小儿的饮食生活习惯、监护人的疏忽以及餐饮人员的卫生状况
有关。常见的小儿急性中毒包括食物中毒、药物中毒以及日用化学用品中毒等。以下是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例,希望以此作为范例警戒疏忽的家长们。
“美食”中的祸首
妈妈带着3岁的儿子到自由市场,看到熟肉比较新鲜,于是买了一段肉肠。晚上孩子边玩边吃,一会儿兴高采烈的孩子突然停下碗筷,躲到沙发上团坐、不语。父母也未在意。饭后大约30分钟,孩子突然大哭,说肚子剧痛;父母赶紧带着孩子奔向儿童医院。到了急救室,医生发现父母及孩子的面色均为青紫色,孩子的面色最为难看。听完父母的叙述,医生对孩子进行了全面检查,断定是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因孩子晚间只食入熟肉,毒素只会来自熟肉。经过催吐、洗胃、导泻等紧急处理后,通过静脉推入了一种深蓝色,称之为“美蓝”的药物。反复三次后,孩子的面色逐渐转为正常的粉红色。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化肥和土壤中。作为一种工业用盐,本不能食用;但有些食品加工单位常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某些肉、鱼加工品的发色剂。这样可使加工的熟肉呈肉红色。一些个体加工者不能很好掌握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用量,以致添加过量。食入这种熟肉即可出现上述的中毒表现。
食入亚硝酸盐可刺激胃肠道,引起呕吐、腹泻;吸收入血可与红细胞内的正常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带氧的能力。所以,患者出现皮肤粘膜青紫,严重时还可导致呼吸、心脏和脑功能的损害。因此提醒大家,尽可能不去小摊购买熟肉制品,特别不要购买颜色鲜亮的肉制品。
冰箱“创造”的危害
一个初春的午夜,一对年轻的夫妇怀抱仅3个月的宝宝急匆匆地闯进儿童医院内科急救室。他们急切地向医生述说从当天下午起孩子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晚上又出现发烧和腹泻。由于体温在不断升高,哭闹在不断加剧,才不得不于三更半夜抱着宝宝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怀疑孩子得了急性肠炎。家里经济状况好,卫生条件更好。孩子怎可能吃进不干净的食物?经过化验,结果显示孩子患的不是一般的肠炎而是急性细菌性痢疾。面对化验结果,家长仍然不解的是细菌从何而来。继续询问中得知近两日家长开始为宝宝增加了鲜橙汁。为了避免购买饮料中添加成分的不良影响,特意用新鲜甜橙自行榨制。一次榨制多量后分装,在冰箱冷藏室内保存。今天是饮用的第三天。
现今的城市家庭中,冰箱已成为必备的电器。的确,冰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提供了贮存食品的良好场所;但冰箱冷藏室内的4℃环境只能减缓食物的腐败,不能抑制一些细菌(包括痢疾杆菌在内)的生长。有报告显示痢疾杆菌在冰块内还可生存96小时。由于多数家庭不能定时清洗冰箱内部,致使冰箱内存留很多种细菌。当冰箱内食物提供适当的营养时细菌即可生长繁殖。一些家长对于新鲜食物,特别是水果,从冰箱拿出后忽略了再清洗,造成了细菌性肠道感染。为此,提醒大家要定期清洗冰箱内部,谨防冰箱“创造”的危害。
精彩推荐:宝宝食物中毒应该怎么办? 宝宝意外受伤的急救对策 预防宝宝偷吃药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