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儿子一起成长2》父母不善言谈,如何培养孩子好口才
2014年01月06日 14:24
  父母呱呱不停地说话,不一定有利于孩子的语言学习,真挚而全心陪伴的交谈,即使话不是很多,孩子也会感受得到一种语言交流的态度。

  孩子8个月了。我和丈夫都不善言谈,我非常希望我的孩子长大了有个好口才,但怕遗传我们的基因。听说人的语言能力要从小锻炼。请问这么小的孩子该从哪里入手?儿童学习语言的无意识

  首先,语言是不遗传的,它是一种文化。各种语言的发音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具有连续性,但语言本身不会像基因那样遗传。

  儿童的语言行为受听觉的影响。如果孩子的爸爸妈妈是英国人,母语是英文,可孩子是出生在中国,周围的人都说汉语,那孩子说的语言肯定是汉语。儿童体内有一种特殊的语言机制,这种神奇的机制使得儿童体内有一个很好的“老师”,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勤勉的学生,只要成人的世界不给他阻碍,他自己就能把语言学得很好。

  首先,我们来理解儿童对语言的学习特点。儿童学习语言的心理机制,是在大脑完全无意识的状态下开始的,发展完成之后,成了大脑的一部分。从出生到两岁左右,我们的肉眼看不到,但孩子内部的工作量却很大。你会发现,在某一个时间他出现了音节发音的能力,然后这个能力持续数月,也没有变化发展;又过一段时间,他会说一两个单词了,然后又是缓慢地不见发展。突然有一天,他就会跟着妈妈说“你这个小坏蛋”,鹦鹉学舌般大人说什么他就模仿什么了。到了五六岁的时候,儿童的语言表述就已经非常准确了。创设环境,顺应孩子自我兴趣

  蒙台梭利对儿童有关语言的各种行为及其表现分阶段进行了描述:婴儿大约在四个月的时候,就开始注意那个深深地吸引他的发出声音的嘴。婴儿很注意大人说话时的嘴唇动作,他在仔细地观察和模仿。在孩子出生的一年里,父母要多和孩子交流、面对面地说话。多观察孩子正在关注什么,父母就和他谈论此时此地的场景,不要说和此情此景无关的东西,因为那真叫“对牛弹琴”。孩子对没有看到、没有体验的东西,是没有感觉的。有的父母为了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用放录音带练习语言,不太适宜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在孩子刚会辨认事物的时候,教给孩子看得到、感觉得到的事物和人的名称,用缓和、清晰的音调教给他,“爸爸”、“妈妈”、“花”、“草”、“电灯”、“小猫”……这样教的时候,让孩子看见这些,触摸得到,他才会用心吸收、学习。虽然孩子有时候发音不清楚,但父母仍然要鼓励他,激发他的兴趣,不能违背孩子自我兴趣,强迫孩子学习语言。0—1岁的孩子与他人交流的主要方式还是形体语言,在此阶段,孩子的语言学习是我们的肉眼看不见的,但他自己通过内在的机制正在进行着。大人要做的,就是不要阻碍这个自然的过程。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