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女儿教进世界名校》第二章第三节:怎样才能把书念好 ──从生活教育做起
2012年06月21日 18:37
  建立孩子的习惯,父母务必坚持到孩子十岁

  从身边案例不难发现,言行态度顽劣乖张的孩子,家庭教养方式通常松散、无原则,父母也很善于帮闯祸的孩子找借口收拾残局。

  训练小小孩,稍稍的严厉就很容易达到效果;只要能坚持到十岁左右,内化成孩子自发性的习惯,往后到十八岁,亲子都会处在一种逐渐放手、倒吃甘蔗的状态下,不但没有叛逆期的困扰,还会愈来愈轻松。

  我所说的良好习惯是生活作息规律、健康,做每一件事都认真负责;良好态度是指对责任目标有正确认知,懂得尊重感恩身边所有的人。这两者,都需要严密的身教与言教配合。

  身教的重要性,大家很容易理解,但言教的威力也不容轻忽,因为言教讲好听点是“谆谆教诲”,讲直接点就是“洗脑”。

  从小一再被强化灌输的观念想法,一定会内化为一个孩子长大以后赖以生活行事的中心思想,这也就是为何从小被家暴或受过创伤的孩子,长大以后很难摆脱童年的阴影;从小被宠溺、我行我素的孩子,也绝不会因为长大而自动变得成熟懂事。

  我建议父母利用不同的形式,不论是阅读、说故事,还是聊天……反复通过各种方式,向孩子传达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期待。

  当然,做父母最大的责任,就是珍惜重视上天赐给我们的这项巨大影响力。它可以改变、形塑孩子的一生,行使前务必深思熟虑。

  希望孩子好好用功读书,不该只是一再鼓励打败竞争对手争取高分名次,其他都不管。教好做人做事的观念态度,父母能得到的回馈更多,对社会的贡献更大。

  我常利用新闻事件让孩子明白,世事无常,唯有学到身上的知识、能力是属于自己的。

  我也常常提醒孩子,能够心无旁骛地专心念书,这样的环境条件不是理所当然,他们应该要为此感到十分幸运幸福。还是生活新鲜人的小孩不会抗拒老生常谈,若我们诚恳地和孩子分享,他们是会听进去的。

  如果孩子相信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将来,而不是为了父母的面子、纯粹地服从师长,或其他没什么道理的理由,他们就会懂得争取与珍惜。

  以过来人之姿,和孩子分享

  于珺小学时,曾因为不适应一位老师教数学的方式而开始讨厌数学。当时我花了好一番工夫,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她,我们一生要读这么多年的书,在每个阶段,任何科目,都有可能遇到跟自己比较不投缘的老师。

  若因为不适应老师的教法或不喜欢老师而讨厌某个科目,甚至因此放弃学习努力,吃亏的其实是自己。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需要花时间下工夫,如果不那么喜欢,可以不要花这么多时间在上面,但一定要勉力维持住自己能力可及的水平,以衔接下一阶段的学习需求。

  除非是走技职路线,不然对想考大学的孩子来说,到高中为止,各科目的学业都是基础,都应认真学习。

  即使不往学术深造,将来进入职场,数字能力对成本财务的控管绝对关键;语言能力对业务拓展、人际往来和知识吸收很有帮助;逻辑思考分析、体能品味美感,无一不重要。

  坚持的读书习惯

  一个人需要多面向的根基来培养人生的广度、厚度与深度,如果能够理解学校的学习,是为自己的将来打造全面性的基础,就不会老觉得学这无用、学那无聊。

  以前我念书的时代,一般观念就是男生念理工,女生学文科,因此当我高中开始觉得数学困难枯燥,没有经过任何深思挣扎,就放弃数学、放弃念理工组,从此与我其实很有兴趣的物理、化学分道扬镳,至今我还是觉得很遗憾。

  当年如果有人告诉我,高中数学并没有这么难,高中阶段以下所有的科目,只要愿意花时间努力都可以有所突破,不论我终究选择哪个方向,我想我的学习之路可以走得更宽广,更愉快。

  我以自己的切身经验跟于珺分享,她也接受了我的建议,因为她已经具备为长远目标勉力承难的能力。那两年,我就眼看着她很努力地在每次段考把数学成绩维持在班上一二名,但仅此而已,平时她绝不愿多花一点时间在数学上面。

  所幸上了初中,碰到了适合她的老师,她从此又爱上了数学课。一直到高中毕业,她心智更为成熟,选读第三类组,从来没有不喜欢的科目,即使偶尔遇到不符自己理想的老师,她也会调适心情,自己努力。

上一页 回到目录 下一页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