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女儿教进世界名校》第二章第一节:孩子愈小,陪读时间愈多
2012年06月21日 18:37
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最佳表现”
当然,追求成绩表现绝不是一味地要孩子当第一名,更不该只重视分数高低和名次,使孩子错误放大成绩的意义与重要性。
我们自己也要认清孩子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所以我鼓励孩子追求的是“自己的最佳表现”。
“跟自己竞赛”的观念必须从小灌输,让孩子了解成绩是一种自我检验而不是数字的追求,名次可以帮助我们知道自己的能力在人群中的落点,只要符合,甚至超越自己应有的表现就是最棒的。
我教导孩子的观念是:不能把不喜欢念书当作借口,但努力过后发现不善于读书,是可以接受,也必须坦然面对的。
我希望这能延续为他们未来的做事态度,因为没有一个成年人可以永远只选自己爱做的事情做。
从课业中,学习处理问题与困难
那该怎样找出自己最佳表现的标准呢?求学的过程本来就会被划分为很多阶段,最粗略的分法当然是小学、初中、高中……每一个阶段的开始,都是一次必须重新设定的时间点。
小学一年级是第一次,就像搬新家到新环境,我非常谨慎地牵着孩子的手走一趟认识路线,找出基准点,然后以这个基准来自我要求。
不是拿成绩来检测我们的孩子需要多做几本测验卷,还是去哪里补习,而是拿成绩来观察小孩的做事态度、能力以及所得到的成果。譬如数学老是不及格,我们要分辨究竟是不够努力,还是努力之后依然没有起色,有没有找出补救的方法等等。
把它当成一个失败的经验,一种不易克服的困难,然后想办法去处理,这就是训练。
我比较担心孩子的不是他们成绩好不好,而是有没有养成自我要求的态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业,除了努力,也需放下得失心
于珺学龄前的表现并不突出,因为她很安静,不爱讲话,没有一位幼儿园老师跟我说过她是资优或outstanding的小孩。弟弟就很不一样,因为反应快又活泼,常常给人很聪明的感觉。
其实聪不聪明,每个孩子的长处和表现方式不一样。有些小孩思路清晰,若再加上口齿伶俐,看起来就很聪明;有些小孩很会观察思考,但不一定善于表达。
两个孩子和我的运气都很好,小学阶段的第一次考验,就有不错的结果,孩子很容易建立起自信心。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于珺只在一年级拿过一次段考第二名,其他所有大大小小的考试,她总是班上的第一名。
上中学的第一次考试,则让她体会到拿第一不再那么容易,不过她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不会有自我认知错误造成的情绪问题。
我自己念北一女,台大外文系(当年乙组的第一志愿),以前在一个又一个的阶段都有爬上金字塔尖,新阶段又跌下金字塔的经验,所以一再提醒她,对自己不要有错误的期待,但眼前的挫折不表示定数,只要肯下功夫持续努力,龟兔赛跑的故事在真实世界是会发生的。
成绩不好,我们做父母的难免失落,但要有心理准备,才不会因为父母的态度造成孩子的压力。
儿女上初中和高中的第一次段考,我已不再过问他们应付课业的方式,全部交给他们自己执行,不过我却要提醒他们好好拼,看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因为这牵涉到未来三年对自己的认知和计划的安排。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若不在顶尖,只是证明自己不是少数的天才,而是像多数人一样的“正常人”,不用怨叹,也不必自暴自弃。
持续好的学习态度,修正标准和应对方式就好了,因为确实学到自己下个阶段的学业或将来入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才是受教育的真正目的。
上一页 回到目录 下一页
当然,追求成绩表现绝不是一味地要孩子当第一名,更不该只重视分数高低和名次,使孩子错误放大成绩的意义与重要性。
我们自己也要认清孩子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所以我鼓励孩子追求的是“自己的最佳表现”。
“跟自己竞赛”的观念必须从小灌输,让孩子了解成绩是一种自我检验而不是数字的追求,名次可以帮助我们知道自己的能力在人群中的落点,只要符合,甚至超越自己应有的表现就是最棒的。
我教导孩子的观念是:不能把不喜欢念书当作借口,但努力过后发现不善于读书,是可以接受,也必须坦然面对的。
我希望这能延续为他们未来的做事态度,因为没有一个成年人可以永远只选自己爱做的事情做。
从课业中,学习处理问题与困难
那该怎样找出自己最佳表现的标准呢?求学的过程本来就会被划分为很多阶段,最粗略的分法当然是小学、初中、高中……每一个阶段的开始,都是一次必须重新设定的时间点。
小学一年级是第一次,就像搬新家到新环境,我非常谨慎地牵着孩子的手走一趟认识路线,找出基准点,然后以这个基准来自我要求。
不是拿成绩来检测我们的孩子需要多做几本测验卷,还是去哪里补习,而是拿成绩来观察小孩的做事态度、能力以及所得到的成果。譬如数学老是不及格,我们要分辨究竟是不够努力,还是努力之后依然没有起色,有没有找出补救的方法等等。
把它当成一个失败的经验,一种不易克服的困难,然后想办法去处理,这就是训练。
我比较担心孩子的不是他们成绩好不好,而是有没有养成自我要求的态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业,除了努力,也需放下得失心
于珺学龄前的表现并不突出,因为她很安静,不爱讲话,没有一位幼儿园老师跟我说过她是资优或outstanding的小孩。弟弟就很不一样,因为反应快又活泼,常常给人很聪明的感觉。
其实聪不聪明,每个孩子的长处和表现方式不一样。有些小孩思路清晰,若再加上口齿伶俐,看起来就很聪明;有些小孩很会观察思考,但不一定善于表达。
两个孩子和我的运气都很好,小学阶段的第一次考验,就有不错的结果,孩子很容易建立起自信心。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于珺只在一年级拿过一次段考第二名,其他所有大大小小的考试,她总是班上的第一名。
上中学的第一次考试,则让她体会到拿第一不再那么容易,不过她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不会有自我认知错误造成的情绪问题。
我自己念北一女,台大外文系(当年乙组的第一志愿),以前在一个又一个的阶段都有爬上金字塔尖,新阶段又跌下金字塔的经验,所以一再提醒她,对自己不要有错误的期待,但眼前的挫折不表示定数,只要肯下功夫持续努力,龟兔赛跑的故事在真实世界是会发生的。
成绩不好,我们做父母的难免失落,但要有心理准备,才不会因为父母的态度造成孩子的压力。
儿女上初中和高中的第一次段考,我已不再过问他们应付课业的方式,全部交给他们自己执行,不过我却要提醒他们好好拼,看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因为这牵涉到未来三年对自己的认知和计划的安排。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若不在顶尖,只是证明自己不是少数的天才,而是像多数人一样的“正常人”,不用怨叹,也不必自暴自弃。
持续好的学习态度,修正标准和应对方式就好了,因为确实学到自己下个阶段的学业或将来入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才是受教育的真正目的。
上一页 回到目录 下一页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