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14年被饿死 少时不自理成人难自立!
2012年03月20日 18:18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1、家长不要“太能干”

  家长们的“能干”往往间接也扼杀了孩子的劳动和自理意识。现在的很多家长对孩子是有求必应的,有的甚至连穿鞋、穿衣服、拿杯子这样的小事都舍不得让孩子动手。如果让孩子自理自己的生活,很多家长不乐意,孩子也反抗。所以我们常常听到孩子这样说:“我奶奶会帮我做的”。在家长这样一贯的纵容下,孩子的表现会让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无法和同龄伙伴相提并论。

  2、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参加劳动

  全球首富比尔•盖茨曾公开宣布,将把自己580亿美元的财产全部捐赠给名下的慈善基金,而不会留给自己的子女一分一毫。反观我们中国的父母,普遍会认为:就算只有一万八千,也要把大部分财产留给孩子。这正是体现了两种家长的不同教育方式。前者希望可以让孩子自食其力,后者希望可以给孩子提供保障。

  其实,很多自理能力很弱的孩子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参加劳动,而是有些父母不愿让孩子参加劳动,要么就嫌孩子做得不好,要么就担心累坏了孩子的身体,所以许多父母就包揽了所有的家务。

  要知道,父母不能陪着孩子一辈子,孩子终有一天要离开家长的保护。为了让孩子长大以后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家长还必须要狠下心来,让孩子参与到劳动中去,不能再对其实行“包办替代”政策。只有我们家长有了这种意识,才能放手让孩子积极参与劳动,并从中得到锻炼。

  3、大人们要统一观点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所有人都以孩子为中心,想要什么都可以,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所以,对于孩子要不要劳动,很多家长是持否定态度的。即使父母有意让孩子多参加劳动,爷爷奶奶也会说:“孩子这么小能干什么呀?还是我来吧。”虽然爷爷奶奶疼爱孩子并没有错,可是如果孩子因为失去劳动的机会而导致生存能力低下,家长就不应该对此问题继续持无所谓的态度了。这个时候,父母首先要跟爷爷奶奶进行沟通,要让他们明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很重要的事,他们不该加以阻拦。只有大人们的观点一致了,孩子才不会因为大人的意见不统一而不知如何做才好。

  4、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应该是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培养的。比如中午吃饭了,可以帮忙盛饭、端饭,吃饭后可以帮忙抺桌子;睡觉、起床自己脱衣穿衣;起床后自己刷牙洗脸;衣服晒好后,把自己的衣服折好后放到自己的衣柜里;晚上洗脚后,洗脚水自己倒。

  一般来说,从二三岁开始就可以慢慢教孩子学做自己的事情,五六岁,孩子就可能做到日常生活基本自理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还能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促进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和发展,使孩子能尽早脱离对大人的过分依赖,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如何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