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睡觉老师用牙签扎屁股 关注幼师对孩子的“心灵伤害”
2011年07月19日 10:39
本页显示全文>>(共计2页)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天真、幼稚、可塑性极大的幼儿,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与教师朝夕相处,他们的游戏、学习、生活都由教师指导、管理和培养,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智慧的启蒙者,更是幼儿情感、意志、个性的塑造者,在幼儿眼中,教师是无所不能的权威。正是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儿童时期的心理是否健康,对幼儿今后一生的健康和幸福产生深远的意义,因而,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幼师对孩子的“心灵伤害”

  老师一个歧视的眼光、一句偏见的话语,都有可能让孩子产生自卑、消极的情绪,甚至自暴自弃。

  1、溺爱“可爱的”,忽视“不可爱的”。有的幼儿园老师,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关注可爱的孩子,因此可能宠坏部分孩子,也会让被忽视的孩子产生很深远的自卑感。尽量给每一个孩子平等的爱,是每一个幼儿园老师需要注意的,因为这个细节可能影响一个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

  2、给孩子“贴标签”。如果长期地对一个幼儿贴不适当的标签,可能对幼儿的心理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例如幼儿“说谎”,并不表示他未来就一定总会说谎,但有的老师这时就给他们贴上“说谎的孩子”这样的标签,孩子可能因此而产生自卑,或者破罐破摔心理,真的被老师“塑造”成爱说谎的人。

  3、对幼儿反抗期知识的不足。人大约三四岁的时候,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对父母以及对老师的反抗行为,可以说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需要灵活的引导。经过了反抗期的幼儿,成人以后自主性强,而那些未“表现”反抗期的,在成人以后有自主性和主动性缺乏的倾向。所以我们不能说某幼儿老不听话就是坏孩子,可能他正处于反抗期,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增加个别教育来促进幼儿特长和团体意识的发展。而个别幼儿园老师太喜欢听话的,过于反感不太听话的,也容易培养出自主性和主动性较差的孩子。

  4、个别老师把自己生活中的情绪问题宣泄到幼儿身上。这导致对部分幼儿施加不适当的体罚,有的幼儿根本没犯错,完全是因为老师自身的情绪问题,这样会造成幼儿对成人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5、家长与老师缺乏沟通。老师对幼儿的情绪和成长状态不太了解,也可能出现管教失误。

  消除老师的“情绪伤害”

  要消除幼儿园的“情绪伤害”,首先是幼师需要学习一定的幼儿心理知识,在教学中要保持对幼儿负责任的态度。其次,家长也要尊重幼师,让幼师的社会地位得到重视,才能保持比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和家长、社会一起,共同培育出健康、快乐的孩子。

  家长要经常主动找孩子谈心,让孩子觉得家长是朋友,是倾诉的对象。切不可将孩子心情不好、闷闷不乐当成小事情,要及时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如果有的家长真的认为幼儿园存在“情绪伤害”的情况,而且跟老师沟通都不奏效,或对老师的答复不满意,建议最好转园,换一个新的环境,这或许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都是很敏感的,对老师的看法尤其重视,多一句表扬,就多一份信心;孩子又是天真活泼的,甚至顽皮的,这都是天性。如果老师多投入一点心思,在幼儿园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长大后,他们一定会记住老师那灿烂的微笑和温情的话语。

下一页 本页显示全文>>(共计2页)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