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举办的多个科普讲座中,由绿叶制药和好心情联合推出的“今天的力量,明天的希望”专题论坛,因为聚焦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干预,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3月12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早一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部署开展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教育部等十七部门也曾经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这些都标志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
科普讲座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方贻儒教授、南方科技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刘铁榜教授主持,上海交大精神卫生中心陈俊教授、在青少年身心领域很有建树的张燕教授、夏炎教授、郭小兵教授和傅松年主任也从各自的临床经验出发,就双相障碍的诱发因素和治疗手段进行了分享。
“维持治疗很重要,效果好坏与用药关系很大”
双相情感障碍常起病于青少年时期,是一类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又有抑郁发作,具有情绪波动的周期性变化的心境障碍。全球约有3950万人患病,在中国发病率约为1.5%。这种重型精神疾病造成的预期寿命减短甚至超过了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一般来说,连续抑郁发作两周以上才能称为双相抑郁,躁狂发作4天以上称为轻躁狂,一周以上则为躁狂。由于轻躁狂症状不明显,临床诊断时常常会漏掉这一特征而误诊为抑郁症。
关于双相情感障碍是否能够治愈,陈俊教授表示,“维持治疗很重要,治疗效果好坏与用药关系很大。”
他用了两个典型案例进行说明。一位在事业单位上班的年轻可爱的女性——小米首次问诊时表现为双相轻躁狂,前两次治疗均没有规律用药,很快就又陷入下一个循环。第三次复发时后果越发严重,其“怒怼”、吵架、深夜emo等负面情绪在朋友圈一展无遗,堪称“社死”现场。另一位患者小童则是服药依从性较好的典型案例。小童高中时期双相抑郁发作,认为自己无法读书。经过妥善治疗后症状好转,顺利赴新加坡读书并拿到英国大学硕士研究生offer。
“病史询问越详细,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越清晰”
随着近些年的科普推广,双相情感障碍识别率越来越高。但仍有很多(尤其首发是抑郁的)患者很难被识别。此外,双相情感障碍类型无法正确诊断也会对治疗造成很大影响。
张燕教授表示,询问病史是临床诊断的重要环节。“对于主述情绪不稳定的临床症状,我们希望患者给出具体的发病时间和情绪特征、用药后的情绪变化、不同药物引发的情绪波动情况。病史询问越详细,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越清晰。”
“药物治疗仍然是主流手段,心境稳定剂是‘压舱石’”
双相情感障碍的常规治疗方式是药物、心理、物理。其中药物治疗仍然是主流手段。规范化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夏炎教授举例说,“我的一个十四、五岁的小患者很有绘画天赋。其中一副画很特别,画里的她自己没有面孔,而头上压了很多很多曾经吃过的药物。这么多药物,却并没有让她好转。”她提出,临床上应该尽量减少用药剂量、减少药物种类,同时避免使用抗抑郁药,用更规范的治疗来减少患者的痛苦。
郭小兵教授认为,心境稳定剂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压舱石”,可合并使用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进行全病程个性化治疗。而心理治疗中,家庭是首当其冲;物理治疗则常常作为一种补充手段使用。
刘铁榜教授的分享给大家一个定心丸,他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人群庞大,但可以治疗。国外学者比较推崇的药物(如思瑞康、碳酸锂、丙弗酸盐等)我们中国大陆都有,我们还有一大批专家学者、有自己的双相情感障碍防治指南(目前已更新到第三版),在学术研究、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不必对人生感到悲观。”
“症状改善固然重要,功能的恢复更是重中之重”
新疆的精神卫生水平与内地差距还很大,6种严重精神障碍的防治力量薄弱。来自新疆的傅松年主任提到,新疆的患者对疾病的看法也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很强烈的害怕、躲避心理。
他认为,爱的力量远远重于治疗。“症状的改善固然重要,但功能的恢复更是重中之重。希望全国大咖同道能多到新疆讲学,引导社会包容而不是标签化患者,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
这与方贻儒教授对主题的解读不谋而合。在方教授的阐释中,“明天的希望”是希望双相障碍患者有更好的未来、更快乐的生活。而知识、团结、爱正是“今天的力量”。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