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乳业“混战”真相难明
昨天下午,蒙牛公司通过官方网站发布《关于蒙牛被诬陷策划“圣元性早熟”事件的声明》,否认曾经参与任何与“圣元奶粉事件”有关的活动,并称已就这起制造虚假信息的事件向警方报案,要求追究相关个人和组织的责任。声明还强调,“蒙牛集团所有高管均在正常工作”。但声明中没有涉及任何与伊利公司有关的内容。
圣元公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此事不便置评,但相信真相终究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与此同时,有媒体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的有关负责人对媒体确认了蒙牛公司高管被抓一事,但拒绝在电话中透露案情。记者试图向内蒙古公安厅求证,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对于网上有人称这次“爆料”是由伊利主使,邹江明确否认:“我和很多同事今早一到公司就接到许多询问电话,都是一头雾水。”他说,尽管公安机关已确认之前针对伊利产品的网络攻击是由蒙牛主使,并拘捕了相关责任人,但出于息事宁人的考虑,伊利公司并不想将此事大肆张扬。不过,针对目前的局势,公司可能会在之后作一次公开表态。
在网上讨论中,不少网友慨叹,“今后还敢相信谁?!”虽然真相暂时无法辨明,但可以确定:对于屡经风雨、已经非常脆弱的中国乳业,这次网络“爆料”将引发新一轮的消费者信任危机,造成又一次巨大打击。
网络时代“软约束”缺失难阻恶意传播
“肯定有人在说真话,而有人在说假话;问题在于,局外人很难辨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张涛甫博士指出,借用互联网进行恶性竞争,对于企业和行业形象的负面影响,可能比利用其他媒介都更严重。值得关注的是,在网络传媒相当发达的今天,为获取巨大影响所付出的成本已相当低廉。
张涛甫表示,对网络传播的负面作用必须约束,包括“硬约束”和“软约束”。国家完善立法、切实执法,是“硬约束”;但更重要的是“软约束”,如今有些企业伦理严重缺失,欺诈性行为似乎变成了可以随意使用的商业竞争手段。
“法规不完善,道德又缺失,争论就成了无意义的‘狗咬狗’,消费者如何还能拥有信心?”张涛甫说,在如今不少人的价值观里,只要不受到法律处罚,似乎所有行为都可以被接受。事实上,相对法律的强制性威慑,企业的道德自律是真正杜绝诽谤、诬陷等恶意传播行为的希望所在。这种道德自律或者叫“软约束”的确立,不是某一家企业可以独立完成,而需要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努力。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