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窝里横”的孩子非常常见。多数父母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孩子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因为不熟悉所以会变得胆小;回到家,或者到了熟悉的环境中,自然就会恢复活泼了。实际上,“窝里横”多半与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不足有关。
孩子如果只会和熟悉的人互动交往,见到陌生人就手足无措,这说明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缺乏早期的社交能力。家长要学会和宝宝“说话”,通过早期的社交互动引导,帮助孩子增强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 爸爸妈妈与宝宝耐心“说话”,互动交流的温情时光,正是培养宝宝社交语言的重要过程。
刚刚出生的宝宝,一般都会发自本能的与陌生的世界进行简单的互动。比如,饿了会哭,吃饱了会微笑;拉尿了小屁屁不适会哭,换上干净尿布就会很快安静下来入睡等。多数健康的宝宝都非常喜欢和爸爸妈妈,或者熟悉的人交流。这其实并不难,我们身边许多爸爸妈妈都堪称“语言天才”,能听得懂宝宝不同的哭声所代表的意思,高兴地向别人解释宝宝咿呀做语的含义。不要小看这些细节,“语言天才”的炼成来自人类本能的“舔犊情深”,更蕴含着促进宝宝语言能力发展的科学因素。爸爸妈妈要学会听懂宝宝不同哭声的含义,适时回应宝宝不同的哭泣表达。这样能鼓励宝宝更愿意于与人互动,并获得安全感,从而为今后的社交打下良好基础。
宝宝在1岁前,一般就能对不同的语言互动环境产生反应。比如,听到或看到熟悉的玩具会表现得高兴,乐意与玩具互动游戏;成年人善意的安抚会逗笑宝宝;如果爸爸妈妈声音严厉,宝宝会感到被责备而哭等。爸爸妈妈要学会时刻观察宝宝的语气和表情行为等,辨别其中的含义,并及时正确地回应宝宝。特别注意要更多的给予宝宝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宝宝初步的“社交”尝试得到积极回应。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让宝宝喜欢与人互动。这些简单的亲子互动,有利于帮助宝宝建立基本的社交认知。
宝宝2岁前认知能力发展迅速,由于此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非常有限,他们更喜欢使用肢体语言与成人互动。比如,宝宝喜欢与人拥抱,亲吻等,表示喜爱和亲昵;知道对方要离开了,宝宝会挥手与人告别等。爸爸妈妈要不要过于“含蓄”,多多表达自己的爱,可以用抱一抱、亲亲或者抚摸宝宝的头等,安慰宝宝,鼓励宝宝的互动行为和良好表现。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经常带着宝宝外出参加“社交”。比如,平时带着宝宝外出遇到认识的人时,家长要以身示范,主动和宝宝心目中的“陌生人”热情打招呼。这其实是在告诉宝宝,见到人要打招呼是一种礼貌,而且是非常愉快的事情。让参加朋友圈的亲子活动,让宝宝逐渐认识“陌生人”,学着和同龄的孩子交朋友。一般家庭晚上会聚在一起吃饭,饭后,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学着喜爱的电视节目或动画篇,为大家表演歌舞才艺等,家长要用喝彩和掌声等,鼓励宝宝敢于表现自己。
早早锻炼宝宝的社交能力,宝宝进入幼儿园,乃至今后上学都会更加顺利地适应新环境,尽快交到新朋友,融入新的生活。
旁观式教育对亲子关系培养应该是让父母更多的变成孩子的朋友,让家长都能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举个例子,比如不想满足孩子的一个无理要求,你怎么做呢,是大声呵斥他一番,还是经不住孩子的哭闹妥协了呢?我认为父母在这个时候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不同意你的这个要求,并且在旁边旁观看孩子的反应,直到孩子自主平静下来。这样做,能让孩子自己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哭闹是不好的行为,我不哭闹爸爸妈妈会对我什么态度,我哭闹会得到什么,得不到什么,他都能主动了解到,其实小孩子很聪明的,如果他一哭闹你就去满足他,你就会被他“控制”了,亲子关系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境遇。
教育专家
爸爸是亲子关系的协调者、亲子游戏的陪伴者、亲子阅读的参与者、是启蒙孩子智力的老师。在一个家庭中,应该坚持教育分工的理念,妈妈主要负责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作息规律、接人接物等,爸爸主要负责亲子互动、亲子游戏及孩子的潜能开发等,这样才有助于形成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帮助孩子智力各方面的发展。
亲子教育专家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