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前,一个信守约定的保定小伙感动了湖南小伙何少云,如今,63岁的何少云通过本报和河北新闻网希望能找到当年的恩人——
如果没有王建中的帮助,我可能学不会无线电技术,也就不会拥有现在的一切。”日前,63岁的珠海老人何少云感慨地告诉记者。何少云口中的王建中是保定人,与他失去联系已经40多年了,年过花甲的何少云非常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再见见当年的这位“河北活雷锋”。
“一个约定,执著地等了我一周”
“1966年9月20日,我在北京车站爬上了一列从北京至广州的铁罐车。上车后,不小心踩到一位睡在地上的大个子,他爬起来后问我是哪里来的,我告诉他我来自毛主席的故乡湘潭,是湖南省建筑安装技术学校的学生,他说他叫王建中,家在保定。”在当时17岁的何少云眼中,王建中年长他一两岁,身高超过1米7。回忆起当初的相遇,何少云仍非常激动,清楚地记得当时王建中说非常高兴认识他这个来自毛主席故乡的人。
年龄相近的两人一路上有说有笑,相互照应,很快成了好朋友。到汉口火车站后,何少云要去青山区的武汉钢铁公司看望堂姐,就将一个大行李袋委托给王建中保管,两人约定第二天在火车站附近的岔道房见面。“不料,我到堂姐家当天就发高烧至41度,几近昏迷,一周后才慢慢好起来。”一个星期过去了,何少云拿不准王建中是不是还在等他,可当他快到约定的岔道房时,远远地就看到王建中高大的身影,一见面,“我俩就激动地抱成一团”。想起当时的情景,何少云仍然相当激动。
随后,两人又挤上一辆开往湖南娄底市的铁罐车。“王建中告诉我,他有个舅舅在湖南安化工作,他想去看舅舅。”到达湘潭火车站后,何少云下了车。“王建中跟下来使劲握着我的手,痛得我哇哇直叫。”从老人的叙述中,记者仍能感受到当年两个年轻人真挚的情感。
“寄来书籍和设备,帮我学习无线电技术”
“几天后他回到保定,给我写来第一封信,并寄给我《晶体管收音机原理与安装》一书,因为在火车上聊天时,我曾说过自己爱好无线电。”何少云告诉记者,他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王建中的通信地址:保定市红二师对门饭店家属南院。“可惜的是,这珍贵的第一封信却在一次搬家中遗失了。”后来,王建中又陆续给何少云寄来了安装收音机的二极管、三极管等材料,支持他学习无线电技术。从1966年到1969年,两人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当时我家里非常穷,如果没有王建中的帮助,我很可能学不会无线电技术。” 但1969年何少云从学校毕业后再给王建中写信,却再也没有收到过回信。
毕业后,何少云在湖南邵阳市的一家建筑公司做水电安装工作,凭借从王建中寄来的无线电学习书籍和材料中学到的知识,他对木工平刨机进行了技术改造,在安全区内设置了一个振荡电路,有效地保护了木工手指的安全。凭借这一技术,何少云在厂里也出了名。1977年,他考上湖南大学邵阳分校,毕业后正式开始从事与无线电有关的工作。
1996年,何少云创办了自己的电子技术公司,公司发展非常好,2008年公司年产值已过亿。何少云的女儿何涛告诉记者,父亲曾多次提到要去保定找王建中,在她眼里,父亲是个非常坚强的人,但提到王建中时总是很激动。“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人老了,但当年和王建中的情谊却历历在目,很想在有生之年见一见这位昔日助人为乐的好友。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我。”63岁的何少云深情地说。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