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三:依赖父母,啃老一族
1.特点:这种年轻人多数是在父母的宠爱下成长起来,独立性较差,过多地依赖父母,即使已达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仍不能自主地独立承担生活的重担,不能成熟地认识婚姻,这种婚姻多数没有较好的感情基础,最终不能维系。
2.案例:赵刚与李倩结婚前都是独生子女,二人家境均较丰厚,且父母非常溺爱,属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老爷型”。
结婚时,双方父母均比较不放心。李倩的母亲担心女儿不会做家务,面对婚后的做饭、洗衣等生活问题会手足无措。赵刚的母亲也担心赵刚从小享福惯了,怕婚后两人都没有生活经验,会引发不和。
婚后前几个月,小两口经常回父母家蹭饭,要不就是下饭馆。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父母不能养子女一辈子啊,结了婚就是大人了,居家过日子的能力是必须要具备的。因为做饭的咸淡、家务的收拾、衣服的清洗等一系列问题,两人经常发生争执,互相指责,甚至破口大骂。
最终矛盾爆发,李倩一句:“我嫁给你不是来给你做免费保姆的,我宁可和父母过一辈子,也不和你过了!”赵刚也气愤地说:“我娶你也不是当大小姐供着的,和你生活真是活受罪,离婚就离婚,好女人多的是!”
双方父母得之情况后,不但未加劝阻,反而都袒护起自己的孩子来,对对方横加指责,最终导致婚姻破裂。
3.点评:80后离婚案件涉及的双方,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这类群体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淡薄,而且大多是依赖父母的“啃老族”,婚后不但在双方父母家蹭饭,甚至每月还需父母接济,生活基础不稳定。由于他们还没有完全摆脱孩子的心智,在婚姻生活中难以担当好一个丈夫或妻子的角色,加上父母地过度参与双方感情生活,最终导致感情破裂。
类型四:逃避现实,寻求解脱
1.特点:这种年轻人多数不能很好地处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他们往往能意识到婚姻应是一种责任,可是却不能付诸实践,不能真正担当起家庭的责任,婚后依然我行我素,把婚姻和家庭的责任看作对自己个性的束缚,引起双方矛盾激化,感情破裂,最终导致离婚。
2.案例:结婚前的李潇活跃、时尚、潇洒,喜欢和朋友去蹦迪,经常组织朋友聚会,篮球玩得也很帅。女朋友刘敏家境虽然殷实,但成熟理性,个性也十分突出。领结婚证的时候,刘敏郑重的对李潇说:“从此我们就是大人了,要另起炉灶,居家过日子了,你可不能像以前一样贪玩了,要想个男子汉一样,顶天立地,把这个家撑起来!”沉浸在新婚喜悦中的李潇,满口答应着:“那是自然,这还用你说!”可是好景不长,老实了没多久的李潇,不久又沉醉于蹦迪、聚会、篮球上了,把结婚时话抛诸脑后,又回到了无拘无束的状态。
刘敏多次好意规劝,李潇总是口头答应,依然我行我素。婚姻毕竟是婚姻,生活哪有那么多的顺心事啊,随着生活的深入,一系列的烦恼接踵而至,小两口的矛盾不断升级。一次,在刘敏的数落之后,李潇气愤的说:“早知结婚这么受约束,还不如不结婚。”就这样两人的婚姻走到了尽头,此时,离他们领结婚证的时间整整一年。
3.点评:80后的已婚者,大多处于一种心理“未断奶”的状态,虽然生理已经成熟,在心理上其实并没有成熟。步入婚姻生活的那一刻,他们大多还处在心智不成熟的学生状态,还没有为真正走进婚姻的现实生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对婚姻所承载的责任和义务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甚至根本就不愿担负责任,只注重个人的感受,不懂得宽容和忍让,使得夫妻间矛盾激化,进而导致离婚。 (文中人物姓名均为化名)
寄语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只有每个家庭和睦才能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避免和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80后的婚姻先天就不足,因此建议应从媒体的舆论导向、家庭教育、社会关注等多个环节入手,加强对他们的婚前辅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家庭观和正确的择偶观和婚恋观,使他们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以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婚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婚姻,每个人站在自己的不同角度,有着各不相同的答案。有人说它美好,有人说它丑恶。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婚姻幸福的人说:婚姻是天堂。婚姻不幸的人却说:婚姻是地狱。其实,普通人感情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一种现实的朴素经验,正常的婚姻是一曲锅碗瓢盆的交响曲,有温馨浪漫时刻,也有疾风骤雨的矛盾,但更多的是柴米油盐的平淡、偶尔争吵的插曲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婚姻,不是机械复制的消费品,而是需要经营的生命中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她滋养我们的生命,我们也应将她丰盈扩展,既然已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就要用心经营而不是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