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 > 育儿热点 > 正文

林妙可:唱《歌唱祖国》的红衣女孩

2010-11-04 14:35 佚名

  A角林妙可的B剧

  被“马太效应”无限放大

  “红衣女孩”林妙可算得上那一晚最幸运的女孩,她的个人资料迅速在各大网站、论坛转载,次日,各大媒体蜂拥而至,甚至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荣耀达到最顶峰。4天后,事情却出现戏剧化的转折。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音乐总监陈其钢意外透露,开幕式上那首震撼人心的《歌唱祖国》并非林妙可所唱,稚嫩真挚的声音来自另一个女孩杨沛宜。刹那,舆论像炸开了锅一样闹哄哄,林妙可不仅被视为“假唱事件”的始作俑者,更成了“霸占”杨沛宜荣誉的“说谎者”。当时冲动的媒体和网友完全忽略了陈其钢同时说的另外一段话:“之前录制了两个版本,一个林妙可的,一个杨沛宜的,所以在演唱时林妙可并不知道现场放的是杨沛宜的声音。”

  社会心理学上有马太效应一说(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在林妙可身上越发能体现。“代唱事件”后,人们深深感觉被欺骗了感情,接下来,林妙可做什么事情都被无限放大,做什么都像是有心计、虚伪、世故。奥运会后,还在读书的林妙可就接了第一部电影,又马不停蹄地拍广告、出单曲、出席各种演出,去年连接三台地方春晚,平均两三个月会接一个广告或者影视剧的拍摄。这种频繁露脸被外界贴上急功近利和商业气息重的标签。对此刘喆平表示,“总体上讲拍摄比原来少了,只是每次都会有媒体报道,而以前没有,所以大家感觉拍摄增多了。”还有不少人认为林妙可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保持假笑,看上去很腻很讨厌;有一次有媒体问林妙可,更喜欢哪一个合作的明星时,她回答“都喜欢”,当追问她有没有最喜欢的,她还反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问她学习成绩,林妙可答道:“学校成绩不排名。”诸如此类的反问、避重就轻式的回答又被批为世故。有媒体甚至爆料她“耍大牌”,声称林妙可的妈妈对某饮料广告开价百万,被杀价到60万之后又送上20页纸的“合同要求”,连对林妙可所用的饮料吸管也有要求。去年3月,新《红楼梦》公布她扮演小黛玉的剧照,托腮思考的样子在网友心中成了做作,这种舆论一直延续到今年她的两部电视剧《北方有佳人》、《美人心计》中,不少人认为她毫无演技,有的只是做作和发嗲。对此,刘喆平不太放在心上,她觉得虽然“演唱是奥运后妙可新的舞台,但孩子的特点其实是在表演上。”

  今年以来,反林妙可的潮流似乎达到最顶点。在虎年春晚儿童歌曲联唱《我们和祖国一起成长》中,最后出场的豆豆、李木子、林妙可三人先是小合唱,继而在副歌的和声部分,要将手中的话筒交到蒋大为、李谷一、胡松华三位老艺术家手中。但林妙可没有像李木子和豆豆一样将话筒交给老艺术家,而是自己一直拿着……这个动作遭到一些网友的讨伐,其主要内容就是批评林妙可对胡松华老师的不尊重,小小年纪心机太重,爱出风头。其实这可能只是小女孩的一个无心之举,但好事的网友却不这么认为。网友的评价可以置之不理,但造谣开涮就未免过分了。近日,一则“微软总裁唐骏和童星林妙可对话”的段子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不仅被一些媒体拿来说事,甚至还成为几位公众人物批判中国教育问题时的反面教材。传言中这段“对话”发生在《名人堂》节目中,林妙可在接受唐骏颁奖时,说了一连串的“我感谢祖国,感谢……”于是,外界再度抨击她小小年纪圆滑世故。事实上,这不过是一条虚假新闻,刘喆平澄清道,“林妙可和唐骏一起录制《名人堂》还是去年‘六一’的时候,并不是文中所说的‘前几天’,而且根本没有什么颁奖仪式,更没有这段对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