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性格心理 > 正文

注意!惩罚不当的4个严重副作用

2010-11-03 11:16 佚名

  惩罚很少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更糟糕的是,惩罚很多时候还会强化宝宝的不良行为,带来负面影响:

本图片来源于CFP
本图片来源于CFP

  1、惩罚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虽然越来越多的爸妈意识到“棍棒教育”的弊端,但是当宝宝表现得特别顽劣,而我们又无计可施的时候,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举起手中的“大棒”,试图尽快解决问题。当然,很多时候,我们确实可以凭借这种方式貌似“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立竿见影”往往不会长久,甚至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所以,从批评到怒吼再到体罚,惩罚常常是不断升级的。一旦走上惩罚的路线,爸妈和宝宝之间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宝宝对爸妈的惩罚无动于衷,爸妈的内心因此积淀了更多的愤怒,于是在这种愤怒情绪支配下,爸妈不得不一再加大惩罚的力度,而宝宝在经历了最初的恐惧之后,逐渐过度到无动于衷的状态……

  2、惩罚让宝宝习以为常

  惩罚对于被罚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负面的刺激,它最初具有的那种威慑力会随着惩罚次数的增加而减弱。因为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不管什么样的刺激,即便这种刺激最初带给我们很强烈的震撼,刺激多了,我们就适应了,习以为常了,不会再给它以格外的关注,所以有“久而不闻其香”,“久而不闻其臭”,“熟视无睹”一类的生理反应。

  当我们听到爸妈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对着宝宝大声吼叫“跟你说过多少遍,不许……不许……你就是记不住!”的时候,真正需要反省的其实是爸妈,而不是宝宝。经常性的惩罚会让宝宝变得越来越皮,无视惩罚的存在。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没怎么被惩罚的宝宝往往更乖巧,而那些经常挨罚的宝宝反而更顽劣的根本原因。

  3、惩罚关注的重心是不良行为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宝宝学说话的阶段,他特别喜欢重复我们刚刚说过的话,如果你对他说:“宝宝说,我要吃饭!”他会跟着重复:“吃饭!”你再说:“宝宝不吃饭!”他通常也会重复:“吃饭!”最后这两个字往往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对那个“不”字,他反而会比较淡漠,因为他关注的是“吃饭”这个行为本身。我们成人也是如此,当听人谈论自己并不怎么感兴趣的话题的时候,常常也会存在类似的现象。

  爸妈惩罚宝宝的目的虽然是为了改变他的不良行为,但是任何类型的惩罚方式都是针对行为而来,突出的重心反而是不良行为本身。

  4、惩罚给了宝宝更多负面关注

  惩罚之所以不生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给予了宝宝一种变相的关注,虽然这种关注不是那么令人心情愉悦,但是对于宝宝来说,成功地吸引爸妈尤其妈妈的注意是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即便他受到了惩罚,他也会不惜任何代价地通过他的行为更多地吸引爸妈的注意。

  在宝宝表现不错的时候,很多爸妈都会因此松了一口气,赶紧抓紧时间干点别的事情,或者略微休息一会儿,但是只要他表现不好,爸妈关注的重心就会回到他的身上,于是,他就会一再利用这种捣乱的方式来扭转局面,让爸妈将注意的重心转移到自己身上。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神奇!不同色彩可影响宝宝智商

手指游戏儿歌,锻炼宝宝灵活小手

花千元做简历 只为能上幼儿园

警惕!宝宝养成就难改的坏习惯

100首儿歌汇集,宝宝学说话不费劲

少儿英语应注重“语言应用能力”培养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大侦探福尔摩斯》之密函失窃案绘本连载
《大侦探福尔摩斯》之吸血鬼之谜绘本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