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个下午,我们几个人都很安静地在各自的角落里,陪伴女孩。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在一旁看,女孩与李燕互动。房间里非常安静,女孩很安静地享受拿纸杯、撕纸巾、倒水等工作。这个过程,更像是女孩真正地遇见了李燕。
“遇见”的意思是,我们看到,我们在一起,我们陪伴。
如果家长,这两天觉得应该发展孩子的这个方面,就允许他这样做,但过两天又觉得,哪能这样子,这样是不好的,又会呵斥他。大人这样的反复,孩子就一直处在冰冻状态,一直没有解冻。
如果别人有一个不好的想法,女孩可能会立刻捕捉到
“我观察下来,青青的目光与人的对接时间是很短的,当然,她也会看人,但很快地把目光移开。她是很敏感的,如果别人有一个不好的想法,她可能会立刻捕捉到。比如说,我没说她不好,但我心里说,这个孩子有问题,她立刻能够捕捉到。”与孩子互动了二个小时后,李燕告诉女孩的父母她的观察。
妈妈:有时我躺在那里,睡着了。我睁开眼睛,她就立刻跑掉。她好像是很怕人的,如果别的小孩抢她的东西,她也是不会抢的。
李燕:没关系,她可能需要重新建立对外界的安全感。如果可以,在她碰到什么东西,你就告诉她,说得慢一点,但要很确定。不再呵斥她,只是告诉她。
说话的时候,女孩对桌上的4罐奶茶发生了新兴趣,她一个一个地将奶茶外的塑料薄封套打开,4个全部拆掉。她把它们叠高,一个叠一个。看着奶茶罐被叠得那么高,小女孩非常兴奋,高兴地拍手,并发出叫声。
李燕:青青很高兴。之前的倒水和现在的叠高,都是她在探索空间。你们可以给她准备一些东西,就像这些垒高的东西,倒水的杯子,可以倒来倒去的豆子,然后准备一些漏斗。在给她这些东西的时候,可以把这些东西的名称告诉她。
李燕一方面给女孩的父母一些建议,同时她将女孩的感受“青青很高兴”用词语表达出来。
夏先生:之前王老师 (记者,后同)让我给她买沙子,但是她到处倒,倒得乱七八糟。
李燕:你可以告诉她玩沙子的区域,她一离开那个区域,你就把她带回来。不要责怪她,要慢一点。刚开始的时候特别辛苦,你几乎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就只能陪她。但是,这样坚持一两周后,孩子自己就会建立内在秩序。越小的孩子越容易有秩序,她的内在是有秩序的。你可以告诉她,在这个房子里,她可以在哪个区域玩,你也可以给她准备一个小毯子,告诉她在毯子上玩。
夏先生:我之前规定她在另外一间房间玩,但她好像也不是玩很长时间,玩一会就不感兴趣了。
李燕:你们需要给她准备一些带柄的小杯,让她可以装上沙子倒来倒去,因为她现在处在空间的敏感期。之前她一下子把水都倒在杯子里,以致水都倒出来了,是因为她对水杯能盛多少水是没有概念的,所以她需要反复训练,形成这个概念。还有套盒什么的,都适合她。与她说话,要慢一点,她能够碰到的,感觉到的再给她说,不要她没感觉到、看到就告诉她。你们也不要指望她一句话一句话来说,可能是一个词一个词来。比如,你让她摸热的水,你就让她摸,告诉她“热”。
夏先生:我们也买过积木,但她只玩三角形,别的不玩。她很偏执的。之前我们带她去儿保科测智商,也是要垒高,但她不行。今天可能是这个奶茶吸引她了。
李燕:那就把这个东西留给她,让她玩。很多材料是可以垒高的。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夏先生:倒水的现象这段时间是蛮厉害的,牛奶啊、茶啊、水啊,什么都倒,有时候她就直接往地上倒。全都倒掉。这点我相信,她肯定有秩序感,因为她知道她做坏事了,她会躲的,跑掉,跟她妈妈最好不见面。
李燕:这不是秩序感,这是她知道,她的一个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我说的秩序感,比如她妈妈说,她会喜欢一个固定的颜色,喜欢一个形状。我刚刚把一个纸杯放在奶茶的上面,但显然她对这个不太满意。你看她有重复的动作,不断地拧开,打开。因为刚刚她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我不断重复这个动作的词语,我发现她对这个词和这个配套的动作是有兴趣的。你们也可以这样做,她就会慢慢发现,这个声音和这个动作是配对的。她的语言不太能听得懂,但你可以观察语言背后的情绪,然后帮助她表达出来。比如,她刚刚大声叫,我猜她是很高兴,我就对她说:青青很高兴。
说话间,孩子打了个喷嚏,妈妈立刻上去帮孩子擦掉。
星期日新闻晨报记者(以下简称星期):妈妈以后动作可以试着慢一点,让孩子先有需求,然后让每一个动作和语言配对。
李燕:我也发现孩子一遇到情况,妈妈立刻上去解决问题。而在这之前,应该与孩子有个交流。比如刚刚她尿尿后,妈妈立刻把孩子抱起来。你可以告诉她,如果你想起来,就告诉妈妈,我帮你擦屁股。我相信她不会一直坐在那里,她可能会坐一会,然后她会意识到,她这个行为已经完成了,可能需要站起来了,这时候你再帮她。不要一有什么事情,妈妈都替孩子包办了。她是有能力做事情的,儿童在不断做事情的过程中,她的能力就发展了。
夏先生: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她想做什么。比如,她的情绪,我们猜,但不一定猜得到。很累的。比如她会乱翻柜子,把所有的衣服都翻出来,找到一件,走了。她在外面也会这样。
李燕:你女儿的这个状况,是应该在她一岁的时候发生的。我们知道,孩子在一岁左右的时候,凡他能触碰到的地方,几乎没有一个地方幸免的。所有的衣服都翻出来,拿出后会用脚踩,用嘴啃,也不会归位,这样的现象都很正常。但显然,你女儿的这个状态足足迟了两年,我不知道这当中发生了什么。按理来说,一个一岁的孩子,如果能爬,能够扩大他的活动范围,就已经开始这种现象了。
夏先生:她很早就出现这样的状况了。她好像持续不断,好像长不大一样。我带她去看过心理专家门诊,他们给我的建议就是喝点补脑子的糖浆。我猜想他们认为她发育缓慢。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发育慢,她很早就会爬了,她5个月就会爬了。我也看了很多书,上面说小孩越早会爬,语言能力越好,但她不是这样的。她走路也很晚,16个月才会走路。她也会垒高,但她好像不前进,有时还会倒退。
你的孩子可能一直处在冰冻的状态
李燕:有些孩子会很敏感,如果你打乱她的秩序的话,她的脾气会很大。那我刚刚跟你说的,你女儿的这个过程一直没过去,空间的敏感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要到孩子6岁。但你女儿的这些行为明显是孩子1岁至1岁半的时候出现的。她一直没有度过,所以现在她需要一个环境,帮助她顺利度过。你们发现,从一开始她垒高到现在已经有15分钟了,而且你会发现,在垒高的过程中,她会自己纠错。如果她发现哪个地方垒得不好,她会重新调整。所以,她需要这样的环境,可以让她反复这样做,儿童都有这种反复操作的愿望。如果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比如她在拉柜子的时候受到呵斥,生命就不会再流动,而是会停留在那个点上。一直等到周围的环境安全了,就像解冻一样,再从那个点上开始。如果家长,这两天觉得应该发展孩子的这个方面,就允许他这样做,但过两天又觉得,哪能这样子,这样是不好的,又会呵斥他。大人这样的反复,孩子就一直处在冰冻状态,一直没有解冻。比如说,你们带孩子出去,觉得她也那样做会比较麻烦,那就告诉她,在这里不可以,在家里可以。所以我觉得在家里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跟环境相比,儿童的生命状态更重要。可能弄乱了,你们再辛苦一点,再放回去,你甚至可以邀请她一起归位,她可能也会很高兴这样做。
夏先生:我现在跟我爱人最大的分歧是,她认为我太放纵孩子了。我基本上随便她,我什么时候会呵斥她呢,除非她跑到超市去弄人家的东西,那我可能会呵斥她,因为我赔不起。除此之外,我都随便她。比如前一阶段新买的一个电炖锅,还没用呢,她就给砸了,我也没骂她打她。我现在的最大问题是,我和我爱人都到了身体的极限了,特别是我爱人。她天天带孩子,但是看不到孩子的进步,就会火气很大,就会打孩子。就像李老师讲的,这孩子就停在这儿,没有任何进步。你看家里,小马桶也被她弄坏了,电视机也弄坏了,她把水往里倒。而我也很担心,万一出点什么问题怎么办,电视机是有电的。她又不讲话,你也没有办法跟她沟通。
李燕:是这样的,我不认为只有语言才是沟通,实际上还可以将语言配合动作。包括你刚刚提到的,砸电炖锅,往电视机里倒水等等,这些都说明她没有与她内在需求相应的活动。她也不是缺少玩具,我相信你也会给她买玩具,但玩具是否符合她的需求,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们看过孩子的敏感期的书(记者注: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你们就会知道,孩子到了空间的敏感期时,就会砸东西,把小东西往小洞洞里塞,把手往插座里捅。那家长就需要准备相应的材料,并且帮助孩子建立秩序,就是一个固定的区域,可以让她选择。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的能量就有了出去的通道。她现在没有通道,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如果你认为在语言上没有办法沟通,那么有一点可以做,就是将动作和言语配对,慢慢地对她说。即使孩子一句话也不说,我们也是可以通过这个办法与她交流,让她了解你要说什么。慢慢地她才能将动作和语言配对,表述给你们听。我不知道我说清楚了吗,就是现在你们需要观察她,为她准备一些她真正需要的活动和区域。只要她找到一个合适她的工作,她的破坏性的行为就会减少。当她做这些活动时,你们可以告诉她,纸杯、珠子,就是把材料和语言配对。我并不是要求你们不断地说,那样会把她逼疯的,你们只要在她感兴趣的时候,告诉她。 (摘自: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