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二) 儿童生命的禁锢从身体的禁锢开始
人的生命是在自我学习中完整起来的,而最早的学习环境常常是父母有意或无意打造的。
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地把手放在嘴里,也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地用手到处抓摸或者四处漫游,练习自己的走和跳。这种身体的唤醒过程和儿童的自我感知过程,是需要成人了解和保护的。
当我在社区里看到2岁多的孩子还坐在婴儿车里不被容许下来走动时,当我在幼儿园里看到5岁的孩子一下再一下地把双脚依次落在台阶上,像幼儿一样下楼梯时,我的眼前就会出现2岁的孩子到处游走和触摸,5岁的孩子快乐而惊险地跨在楼梯的扶手上,顺势滑下,飞奔而去,充满活力的身影。
生命真的不可以被禁锢!
从出生开始,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会受到遗传、营养、活动、情绪、抚养环境等的影响。其中遗传已经决定,营养现今已不再是大问题,人类已经基本走出了食物匮乏的阶段。因此会影响孩子身体状态的也就是孩子的活动、情绪与抚养环境等。如果我们在最有作为的方面却没有作为或者反向作为,让孩子在身体上丧失了自由,我们是不是要反省呢?
见到宝宝时,宝宝已经13个月大了。身体偏胖,面目基本没有表情,神情也不鲜活,也不大与人有眼神的交流。他总是呆在大人的怀抱里,看起来没有什么活力,没有出去探索环境的欲望。当我吐舌头和他打招呼时,他注视良久,紧闭着嘴唇注视我。一会儿,他朝我伸出手,似乎是想摸我的嘴唇。观察了他一段时间,我一直没有发现他有过什么兴趣,也不曾感受到他有愉快的感觉。
这种状态和这个年龄的孩子所呈现出的普遍状态有着根本上的不同。1岁1个月,正是使用身体,尤其是口、手和腿脚探索环境的时期。他本应当开始四处走动,到处触摸,手应当已被唤醒,嘴也应当被用来帮助他了解周围的世界了。但宝宝不是,他的活力哪里去了?
这一天,我和宝宝妈妈、宝宝待在一起。宝宝一直面无表情地呆坐在大人的怀里,偶尔会伸手想抓一样东西,然后又放弃,坐回来。这个年龄是手脚使用的敏感期,难道是因为口的禁锢,生命的活力之门没有得到开启,所以宝宝还没有足够的动力来促使手的抓摸和腿的走动?
我建议给宝宝一个苹果,让宝宝去咬。得到苹果之后,宝宝就一直抱着这个苹果不停地啃咬,但他并不下咽。宝宝妈妈说:“他不吃,只是啃了吐出来。”这就对了,7、8个月大时,孩子喜欢“吃”需要啃咬的食物,目的就是为了啃咬,而不是为了吃,他们啃咬完了就会吐出来。这是在开发和练习嘴的功能。
我把宝宝抱在怀里,面前的桌上摆着一盘江米条(一种油炸的食物,成条状),一盘带壳的花生和裹着糖纸的糖,一盒带着坚硬果壳的杏仁。
宝宝看着江米条,一直盯着看。于是我将盛装江米条的盘子推到他的面前,示意他可以拿,他伸手拿了一个。拿到手里时,他的呼吸开始急促起来,身体开始收紧。迟疑了很久后,他将江米条缓慢地放入了口中,然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长长的一口气真让人有一种释放和畅快感。他把江米条放到嘴里舔了舔,然后就拿出来放到了桌上。然后他开始盯着花生看。我又将盛花生的果盘推到他的面前,示意他可以拿。他迟疑了一会儿,然后伸手去拿,拿到后他突然大叫了一声,笑了。然后便面无表情地开始把花生在手里拈来拈去,我用微笑鼓励他可以放到嘴里……他突然开始急切地找妈妈,因为现在要将有花生壳的花生放进嘴里,难度更大。显然他可以明确区分什么是可以直接入口的食物,什么是不可以直接入口的食物。妈妈抱过他,他开始寻找妈妈的乳房,然后开始吮吸,吮吸的过程中,他想将手里的花生同时放进嘴里,但是尝试了两次都没能如愿。过了一会儿,他起身不再吃奶,并继续把花生在手里拈来拈去,最后他终于将花生放进了嘴里,然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身体也松弛了下来。
很快,他略加品尝后将花生放到了桌上。之后他又转而盯着糖果。
我还是将果盘推到他可以拿到的地方,他拿了一块糖,然后拉着我的手哼哼着,示意我帮他打开。我帮他打开了,那是一块正方形的巧克力,他拿到手里后便把巧克力在两只手里交替着捏来捏去,手最后被糊上了黏黏的巧克力,但他始终积攒不起足够的内在力量,使自己有勇气将糖块放进嘴里。妈妈开始告诉他:“可以的,可以放进嘴里。”他开始着急起来……大声哼了一声,身体往上抬了一下,然后又安静下来……然后将糖块一点点地放进嘴里,似乎甜味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让他有勇气将糖块全部放进嘴里。最后糖块塞满了他的嘴,他的表情开始明快起来,眼神也明亮了。
吃完了糖,他又盯上了杏仁。我拿过那个果盒,放到他面前。他拿了一个,同样放在手里拈来拈去……掉到了地上。他又拿了一个,还是拈来拈去……又掉在了地上。他又拿了一个,拈来拈去……这一次他尝试着把手里的东西慢慢向嘴靠近,然后缓慢地放进嘴里,他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他又放进嘴里一个杏仁,两个杏仁同时在嘴里。他开始兴奋起来,他在尝试嘴的更高难度的功能。由于嘴里从未被塞进过这样多的东西,口水丰富而滋溢了出来,流满了他的下巴,他的双眼开始放出光彩了……
这个使用嘴的过程释放了他的生命力,他开始活跃起来。他在房间里到处走动,拿他发现的任何东西,大声叫着……他拿了靠垫,大叫着,扔了……又拿到了一个计时钟,不停的捣鼓,又想打开,打开后又想合上,但是能力不够,他便大叫着,愤怒地将钟扔掉了……偶然他接触到了我的眼神,然后他愉快地蹒跚到一排拖鞋那儿,拿了一只男式拖鞋,蹒跚着走向我并将鞋送给我,大概是表示对我理解的感谢,然后又拿了一只男式拖鞋,举在我的嘴前,使那只拖鞋显得其大无比……
我问宝宝妈妈:“他在家常这样吗?”
宝宝妈妈说:“不,这样是第一次。平时他就让人抱着。”
宝宝妈妈告诉我,在宝宝42天的时候,有一次喂宝宝吃鱼肝油,本打算是将丸状包裹里的液态鱼肝油挤进孩子的嘴里,结果不留神让整个鱼肝油丸滑落到了宝宝的嘴里,那时他还没有吞噎固体的能力,结果卡在了喉咙里,差一点出了生命危险。自此,宝宝妈妈就有了心理障碍,总是担心宝宝被噎住,每时每刻都很警觉。
这是一个1岁1个月大的孩子身体的部分 ——嘴被禁止使用和被重新鼓励使用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半天的时间,环境改变了,孩子的主动成长意识和内在的生命力就逐渐显现出来了,自我创造的活动又开始了。
对宝宝而言,嘴的引入、运用和练习的缺乏成为他发展的瓶颈。对于其他孩子来说也是一样,某一部分的使用受限了,卡住了,后来的一系列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母亲由于孩子出过危险而害怕了。防御和避免再出危险的想法和举动,就成为孩子使用身体和开发身体功能的障碍,孩子身体的功能就被禁锢了。在我们的社会里,类似这样因噎废食的事情举不胜举。
观察告诉我们,孩子如果在身体上受到束缚,他身体上的畏缩和紧张就会导致他心理上的畏缩。只有身体可以被自由地支配,他才会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他的肢体才是柔软的、开放的和接纳的。在身体上有尊严,脊椎才能挺直,胸膛才会昂起,个头才会长高,继而在心理上才有尊严,最后在人格上有尊严。
身体的自由是走向人的起始!自由使用和支配自己的身体,不仅能发展身体,同时也能发展儿童的情绪、感觉、心理、认知与精神。禁锢一个人,无疑是从身体的禁锢开始的。
当儿童活动的范围愈来愈大,同时就愈有可能走近安全的边界。危险愈来愈近了。
身体在活动中得到自由,获得开发身体、创造身体的能力,也通过身体感觉来表达尚未形成自我的自己,彰显了自己,表达了自己,肯定了自己,演示了自己,突出了自己,显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在这种充分自由的环境下,儿童的身体开始在危险的边缘运动,并且很乐于这些边缘的活动,甚至有些着迷于这些边缘,随着成长不断开发着新的边缘。比如孩子们坐在楼梯的扶手栏上快速滑下,把秋千荡得非常高,在蹦床上飞跳,或者突然像离弦的箭一样奔跑,甚至试图像蜘蛛侠似的在墙上爬行。
每一种禁止和限制都是在无意中发生的,那是因为心底里对危险的惧怕。
在幼儿园里,我看见一位老师冲到高台前,急切地对一个正要从台上往下跳的孩子说:“谁让你往下跳的?谁让你往下跳的?”孩子顿时停住,他惊讶地看着老师,不知所措。
我问:“他必须被容许,才可以那样跳吗?”
老师说:“是的!”
我问:“在这里,他应该被谁容许?”
老师说:“被我和其他老师!”
我问:“那你呢?”
老师说:“你和学校!”
我问:“你过去呢?”
老师说:“被老师,被父母!”
突然间,老师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我们回头注视大厅里的孩子们,他们正三三两两、自由自在地玩耍着,身体的柔软和自然的放松,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流动,一种自由与和谐的美,这触动了我的心。我把这种景象描述为:他们做着自己。
这是一个新来的老师。我说:“你担心他受伤,担心他对他自己的身体没有把握。但如果你在一旁观察就不难发现,他这时支配自己的身体是想探索身体,想把握自己的心理对这样的高度、这样的空间的承受能力究竟有多大?观察可以让你发现,他是有能力掌控自己的身体来越过这样的高度的。”
我们发现,正常儿童的身体具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实际上自我保护仅仅是身体智慧的一个小方面,这只是本能的智慧,它透过身体的感觉反映出来。
在有名的 “视崖”实验 ①中,爬行中的婴儿看到网格状“疑似悬崖”,就会停止爬行。这种视觉判断是先天的,停止爬行的这种自我保护的警觉也是先天的。
①美国心理学家沃克和吉布森(R.D.Walk & E.J.Gibson)设计的一种用来观察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装置。装置的中央有一个平台,平台两边覆盖着厚玻璃。平台与两边厚玻璃上铺着同样黑白相间的格子布料。一边的布料与玻璃紧贴,不造成深度,形成 “浅滩”;另一边的布料与玻璃相隔数尺距离,造成深度,形成“悬崖”。——编者注
身体的智慧远不止这些。身体拥有着我们想象不到的、并先于和快于大脑认知的智慧,拥有极高的对周围人和环境的觉察力,拥有极高的直觉能力,同时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还拥有很好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我们发展良好的身体可以做高难度的舞蹈和杂技动作,可以滑板、蹦极、溜冰、冲浪和驾驶飞机,可以快速敲击繁杂的电脑键盘、演奏复杂的乐器,这些快速和高难度活动的完成依赖于身体本身的高度协调的智慧。
作为一个成人或者说作为一个对儿童有监护责任的成人,你需要走入孩子的世界,去了解孩子怎么了。实际这里面有一个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区别:儿童必须不断感觉、使用、探索和开发自己身体的空间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身体才能不断地长大。成人已经走完了这个过程。如果站在成人的角度来观察儿童,我们就会认为儿童是在做无意义的工作。
你必须先对自己的身体有感觉,然后熟悉这种感觉,熟悉的过程实际就是不断探索自己身体的过程。之后你才可能开发自己的身体,继而对自己的身体有一种亲近的感觉,并能熟知、亲近、照顾,拥有管理身体的能力。
身体是属于儿童自己的,他需要自由地支配它,以便开发和发展身体的智慧,并依靠身体迈向创造之路。儿童才是他自己身体的主人!
对于成人来说,许多人甚至一生都乐于做那种身体处于危险边缘的活动,痴迷于做高难度和高强度的极限运动,直至把他们变成一种叫做体育、杂技、艺术等专门的事业。成人一直在探索身体智慧的极限,由此来创造出全人类共同关注和喜好的一种充满精神和美感的运动或艺术,并把全世界人民聚集、团结在了一起,来张扬一种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精神。但是如果没有儿童对身体最早的探索、开发与创造,人身体所蕴含的潜能就不会被激发,也就不会有成人身体精神与艺术的世界。
儿童在开始发现自己的身体,探索、开发自己身体的时候,也和成人一样着迷,也会充满挑战和探险精神。当身体的一种功能被基本创造和开发之后,儿童就开始迈向更高的难度,走向身体的边缘,开发身体更大的领域。所以,自由活动的边界,在那边界上能够自由活动,这就是关于儿童身体自由的艺术。
父母、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巡逻在这儿童活动的边界上,在鼓励和分享中保护儿童,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在这里,让儿童轻微的害怕是必要的,那就像打一剂抗病毒疫苗一样。边缘活动使儿童拥有了激情,当然也使成人拥有了激情。
我和一位妈妈站在楼道里,走廊里有许多东西,尽头是一架钢琴。3岁的小男孩和妈妈第一次来到这所幼儿园。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小男孩冒险地离开了妈妈,钢琴吸引了他,他独自走向钢琴。钢琴的盖是打开的,孩子小心翼翼地触碰了一个琴键。
妈妈的身体和声音一惊,想冲上去,我忙说:“琴盖不会砸到手。”
妈妈说:“噢,不,他没被允许,他可以动钢琴吗?”
“为什么不可以呢?”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动!”
“那是公共的,属于每一个孩子!”
在这个长长的走廊里,孩子被一架钢琴所吸引,他没有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他的手指从无意触到的那个琴键开始摸索,琴声有序地、一阶一阶地升高着,直到最高音。走廊里发出只有钢琴才有的声音。
我和孩子的妈妈相视而笑。一遍之后,孩子又把手放回了原处,打算重新来一次。
这时,四五个孩子从楼梯口上来,从钢琴前走过……似乎没有孩子注意到弹琴的男孩。但小男孩像一头警觉的小鹿一样,胆怯地退到了钢琴一旁。
孩子的身体传达出了他下意识的害怕和紧张。
孩子为什么会在身体上有这样无意识的反应呢?
妈妈说:“他是担心其他孩子说他擅自动了钢琴!”
为什么妈妈也会像孩子一样的反应,马上反应他的孩子的行为要经过其他孩子的允许呢?人在环境中的自主和把握究竟是靠什么决定的?
如果被允许之后才可以去探索,人就没有了自主和自由的意识。而孩子身体的自由和自主性应该是自发的,它由自己的意愿所指引。常常被禁止和被别人允许本身就在传递一个信息:这个世界是危险的;他的行为是有问题的;他的行为是需要被允许的。这样孩子就形成了一种警觉,“警觉”成为他所学到的,“探索”成为他需要鼓起勇气才可以发生的行为,而不是品质。他就像小动物一样,在学习生存,知道了外在的世界是“危机”的。在生存的层面被保证,安全感建立之后,我们就可以在生存层面的后面,触摸到潜存着的作为人的存在内涵。身体被限制使孩子的成长更多停留在了生存的层面,这些就很可能从未被触碰过。所以,我们应当让每个孩子感觉到人和环境的友善、自主和自由。
怎样才能培育心灵的自由?我们在自己家中是否就心灵自由,不会受限或感到紧张?我们要如何把幼儿园打造成每个儿童自己的家?
让这个孩子内心放松和身体自由,而不再像一头受惊的小鹿,最好的办法是让这个孩子生活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听从自己内心的指引,内心指到哪里,身体就自由地跟随到哪里。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环境,不伤害他人,就让孩子跟随他自己的心。如果伤及到了,父母和老师可以抱走孩子,让孩子经验不该做的事,产生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