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角色:
当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做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时,我想我们可以重点去满足孩子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教给孩子生活和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引导和培养孩子发现、研究、创新的兴趣和才能,传递人生经验,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个角色容易产生的偏差是父母本身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局限性导致无法起到正确引导,更甚者,很多父母使用了错误的知识或者错误的教育方式泯灭了孩子的天性和求知欲;扼杀了孩子的才能和创造力,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
我亲眼看见过很多的家长,在孩子做功课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时候,会在一旁指手画脚,一不如意就责备加批评。他们自以为这是对孩子的"认真负责",素不知,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不仅让孩子学得趣味索然,而且让孩子变得毫无责任心和自觉性。
在这个问题上,陶行知先生早就看得清清楚楚。陶先生最早把孩子称作小小研究生、小先生。意思就是孩子的研究和学习能力远远超过我们这些成人。陶行知先生曾经批评那些不懂孩子的父母和老师: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爱迪生。
一个不懂得真正的教育的父母如果要想做好教师这个角色,除了自己不断地学习和提高之外,尊重和孩子的潜能和学习能力,我想是最可靠的做法。而给孩子提供足够多的好书,也是弥补家长在教育能力方面不足的一个好办法。
朋友角色:
人之所以需要朋友,是因为在朋友面前我们可以平等友爱,可以敞开心扉。所以家长要想做孩子的朋友,首先要满足的就是孩子希望获得尊重、友爱、平等的需求。虽然我们创造了孩子的身体,但是他们永远拥有一个独立的灵魂。和孩子做朋友,和他们平等地对话,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让他们有机会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当你和孩子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尊重孩子的意见并协商解决所有的问题。
这个角色容易出现的偏差:用自己的价值观标准去衡量孩子的世界;用自己的行为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
在一个运用NAC技术进行行为矫正的培训活动中,培训师问一位想要改变孩子行为习惯的母亲:你认为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母亲说:最重要的是好好学习;培训师又当场问那个孩子: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孩子说:好朋友。这就是母亲与孩子完全不同的价值观。不能说谁的价值观有什么不对,而是当父母和孩子的价值观不同时,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说明孩子一定应该服从父母的。除了彼此理解和尊重,我们别无选择。
在对待孩子情感问题,隐私问题这些方面,做父母的很容易发生无法真正平等和民主这样的问题。而事实上,尊重别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孩子的内心世界,反映的正是家长们情商高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很多中国父母应该补上的一堂情商课。关于这一点,在后面的情商训练一关中,我们可以重点来讨论。
学生角色:
甘拜孩子为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或许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开个做学生的头,但是潜意识里的"家长形象"会深深地主宰着我们难以真正做到把一个孩子当作我们的老师。而这个角色重点要满足的是孩子那种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而这种满足或许可以成为通往孩子自信和快乐的一扇大门呢。
这个角色容易发生的偏差:端起家长的架子放不下来;否认孩子比自己行!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愿意通过学习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