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谁让幼儿园“小学化”?

2009-11-19 09:21 佚名

   找到磨合点

  ■博爱幼儿园 陈丽清

  “小学化”这一话题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去某小学听课的一点体会。当时我听的是一年级老师上的一节公开课,虽然学生们都听得很认真,课堂纪律很好,但在课堂内,老师就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指挥员,身影显得那么的高高在上,孩子们才升上小学一个月,他们的童真却不知所踪。这就是我们所向往的小学教育吗?而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让孩子在 “玩中学,学中玩”,那么,幼小衔接这一关岂不是脱节了吗?

  身为幼儿教师的我,当然明白幼儿时期应以养成教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开发智力等为课程开展的依据。但这也只是我们行内人所能明了的,不要说是家长,就连小学的老师们,也不太能理解吧!因为在幼小衔接的时候,曾有些小学的老师、校长跟我们反映,说孩子们的智力发展得较好,但就是“爱玩”了一点。我觉得,这也是幼儿园“小学化”的根源之一吧!

  为什么偏要幼儿园去遵循小学的教育去发展,而不是在两种教育中找出一个磨合点呢!

  根源在社会与家长

  ■南朗镇横门幼儿园 陈元元

  幼儿园小学化的弊端显而易见,稍加思索,不难找出产生的缘由。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赢在起点”这句话越来越成为家长们追捧的名言,家长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多点优势。家长只是一方面原因,更多的是来自于社会。幼儿读完幼儿园后,将要进入小学的大门。但小学的门槛却并不低,在进入小学前,还必需经过考试,考不及格就没有报读的机会了。这样就会让家长和幼儿感到恐慌。因此为了孩子能读上好的小学,将来有好的成绩。家长也只能把希望投到了幼儿园,迫切地要求幼儿园进行各种并不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了。

  总的来说,幼儿园小学化,是由于社会的迫使与家长的需求所产生的。

  改革社会教育机制刻不容缓

  ■沙溪镇中心幼儿园 刘子君

  每年的六七月份就是入小学的考试时间:“你的女儿考试考得怎样?看图讲述会不会讲?画什么图画?数学会算吗?”在考试现场几位家长与教师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考试内容。

  造成幼儿园“小学化”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根源在于我们的社会教育机制:读小学要考试、幼小课程不衔接等等,这都是十几年形成的“蔚然成风”的社会现象,这不让我们的教育部门深思吗?

  因此,国家还应该把“父母必须接受科学的家庭教育培训”纳入社会教育机制,并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唤起社会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视与支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抵制各种考试与变相的考试,真正落实幼小衔接的正确方针,让我们共同努力,还孩子一个天真、烂漫、自由的童年吧!

  是谁让幼儿园“小学化”

  ■三乡镇大布小学 邓瑞讲

  幼儿园“小学化”其根源在于素质教育的“变味”——应试教育的长期存在。那么,是谁让幼儿园“小学化”?

  首先是小学的教育管理者。君不见现在小学在录取一年级新生的时候就已注重特长生、成绩拔尖生的“选用”?因为他们要的是升学率和毕业成绩的“暗”排队啊!

  其次是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这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不?决策出来了:上头要成绩,我就多让孩子“识字”,多订一些课外教材,苦连“本领”;上头要特长,我就多开几个才艺班专人培训,于是奥数生、三棋生、舞蹈生诸多特长生应运而生。这能怪他们吗?他们也要在竞争中生存啊!

  第三是幼儿的家长。作为家长,孩子一接受教育就“输在起跑线上”,心有不甘啊!于是部分家长强烈要求幼儿园要多定课外教材,让学生多识字,甚至多做一些能 “衔接”小学的题目,希望孩子能“早日成才”,他们也有苦衷啊!这诸多的折腾、太多的担心,让本该轻松、快乐学习成长的幼儿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幼儿园“小学化”也就不足为怪了。

  提升家长素质刻不容缓

  ■板芙镇湖洲小学 谢依伶

  幼儿园小学化在镇区大行其道,但在相对发达的城区却没什么市场。这是为什么?我觉得这与家长的素质有很大关系。

  我今年教一年级,孩子上学还没几天,我就接到一个家长的投诉:“你怎么不布置孩子写作业呢?只有多写,孩子才记得牢呀!”此时如果我解释説国家教委规定一、二年级的学生不能布置书面作业,她一定会认为我骗她。我只好解释说以后会布置的。

  其实稍懂儿童心理学的人就知道,儿童在幼儿时期是无意识学习的,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游戏。

  然而,这些道理,普通的家长能够从哪里去获取呢?

  所以,愚以为,要杜绝幼儿园小学化,关键是要提升家长的素质,改变家长的观念。愿更多的家长去阅读《发现母亲》,愿更多的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

  提高幼儿园的师资

  ■市机关第一幼儿园 梁海云

  我认为,幼儿园“小学化”的根源主要有两点:

  一是幼儿园与小学未能恰当衔接,造成家长许多矛盾心态,家长的心态直接导致幼儿园“小学化”。

  二是部分幼儿园未能真正落实幼教文件的精神,忽视了人格层面、智慧层面的目标,重在知识的传授,这可能与幼儿园的师资水平有莫大关联。

  众所周知,知识的获得只是一种低层次的目标,而影响人的一生是人格、智慧等层面的因素。但并非所有的幼儿园老师都懂这一点或者都会引领幼儿向人格、智慧等层面发展。就好像,让幼儿学会“a、o、e……”其实很简单,只要成人会读,用一两节课教幼儿读、甚至写就可以,而这些工作只需有一年级水平就可以完成。而引导幼儿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每位幼儿园老师都有这种能力。

  综上所述,要想幼儿园避免“小学化”现象,一方面要提高幼儿教师的师资水平,真正落实幼教文件精神,另一方面要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小学多一点向幼儿园靠拢,而不要单纯地由幼儿园向小学靠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