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经典家教50例:老爸装糊涂

2009-09-30 09:13 佚名

父子

(图片来源:http://www.cnfoto.com.cn/)

  1、宝宝学坏了

  情景:

  3岁的乐乐一向很听父母的话,也从来没有做不诚实的事情,可是有一天爸爸却发现他“偷”了爸爸的钱去买糖吃。一向好脾气的爸爸勃然大怒:“这孩子怎么染上了这个坏毛病?!”“怎么这么小就学着偷东西了?是跟谁学的?!”乐乐还没来得及解释就被暴怒的爸爸给痛斥了一顿,委屈得哇哇大哭。后来爸爸平息下来,问乐乐到底是怎么回事。乐乐委屈地说:“我跟你学的呀!”

  这样做的结果是:

  孩子的自尊心被伤害,他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就被贴上了道德标签。“小偷”,是一个足够让孩子产生耻辱感的标签,这个暴怒之下脱口而出的称谓,会影响他一辈子的心理状态,使孩子在成人后依然缺乏自尊心,并会对类似的事情备加敏感。

  行为分析:

  其实,这不是在偷,3岁的乐乐还没有偷窃的概念,他只是观察爸爸从哪儿拿钱,然后他就去模仿。他还不能理解为什么“爸爸拿钱是好的,而我自己拿钱是坏的”。

  你该怎么做:

  这种时候,爸爸应该装糊涂,装没看见,不要大惊小怪的,更不要给孩子贴上道德标签。关键是,以后注意不在孩子面前做孩子不能模仿的事情。

  关于模仿

  3岁前的小孩子还不能分辨是非,而只能通过模仿进行学习,所以,大人要给他值得模仿的东西,比如说健康的生活方式、整洁的习惯、温柔体贴的举止、言行一致的品德等等。我们往往可以在一个人身上看见他父母的影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在无意识地模仿大人。所以,大人在小孩子面前是暴躁的还是温柔的,都会直接影响小孩子一生的性情习惯。而父母的言行举止,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举止习惯。比如,父母总是当着孩子吵架,恶语相伤,孩子学会的也是那些口气。有次,一个跟我很要好的邻居小孩子突然对我说:“去你大爷的!”我当时惊讶万分。后来才明白是他爸爸在发怒时的说话习惯。所以,爱发脾气的爸爸一定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

  模仿误区

  有的父亲知道孩子是通过模仿进行学习的,就专门为孩子制造让他模仿的东西。比如,觉得小孩子很可爱,或者觉得大人要适应小孩子就去模仿小孩子的说话语气。其实这是很不正确的做法。孩子两岁前,所有的学习应该是自然模仿的,不要给他假造一些引导作用,很自然地生活在他身边就够了。因为小孩子希望模仿真实的人,假造出来的语气会让小孩子反感。

上一页 余下全文>>(共计3页) 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