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炎(Acuter Pneumonia)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重症肺炎是婴幼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病死率已有明显下降。临床常以病理、病原、病情及病程分类,婴幼儿以急性支气管肺炎为多见。
【应对措施】
本病宜采取合理的综合措施。积极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防治并发症,增强机体抵抗力以促进康复。
(一)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根据年龄、病情轻重,以往用药情况,参考药物敏感试验、选择适当的抗感染药物。
(二)氧气疗法。
(三)对症治疗
1、退热与镇静:一般先用物理降温,如枕部冷敷、温水擦浴,若体温不下降可给药物,APC每次5-10mg/kg,对个别病例可用氯丙嗪与异丙嗪静注或肌注,使体湿维持在38℃以下。患儿即能安静入睡。如有惊厥,立即给予10%水合氯醛每次60 mg/kg灌肠,如无效改用安定0.3 mg/kg/次肌注或静注。
2、祛痰止咳平喘:一般痰稠不易咯出,可口服少儿氯化胺合剂,每次1 m1/岁,一日3次,必嗽平每日0.7 mg/kg,分三次服。痰稠咳嗽剧烈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喘甚口服咳喘宁1m1/岁,一日三次,亦可口服,亦可口服654-2每日0.5 mg/kg,每12小时1次,咳剧可肌注维生素K1每次1 mg/kg,肌注或静椎。
【发生原因】
(一) 病因
病原体 病毒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原体。以往,我国北方地区以腺病毒3、7型多见,且7型多致重症肺炎;近来,腺病毒感染有下降趋势,而合胞病毒上升至首位,其它如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轮状病毒等感染的肺炎亦有报导。
引起支气管肺炎的细菌很多,多继发于病毒感染、亦有原发即为细菌感染者。常见的细菌有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流感杆菌亦可致肺炎,其它细菌感染少见。
肺炎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年长儿,而霉菌性肺炎多见于长期滥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婴幼儿、营养不良患儿。
(二)诱发因素
1.小儿呼吸道生理解剖因素 鼻咽、气管及支气管狭窄,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组织分化不全、弹力纤维不发达,代偿能力差,肺泡少而间质发育旺盛,故含气少血多,这些特点在婴儿期表现更为突出。加之免疫功能尚未充分发育,因此,容易患气管肺炎。
2.疾病影响 机体本身的健康状况,与肺炎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先天性心脏病、脑发育不全等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容易发病。
3.环境因素 如气候骤变,居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等。
【预防】
一般护理及支持疗法 室温应保持在20℃左右为宜,相对湿度55-65%,以防呼吸道分泌物变干,不易咳出。冬季要定时开窗换气,每次30分钟,每天3次,避免对流风,注意休息,执行严格的呼吸道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对面色青灰,口周紫绀烦躁或嗜睡的患儿,应注意心音、心率变化,观察有无心肌炎发生,对吃奶、哭闹后青紫加重,吸氧后仍不能缓解,应及时查明原因,给予处理。
注意营养及水份供应;应尽量母乳喂养,若人工喂养可根据其消化功能及病情决定奶量及浓度,如有腹泻者给予脱脂奶,对幼儿或儿童宜供应清淡、易消化、富有多种维生素的饮食,恢复期病儿应给营养丰富,高热量食物。对危重病儿不能进食者,给静脉输液补充热量和水份,液量每日60-80ml/kg为宜,必要时输注全血液或血浆。同时患有佝偻病者宜注维生素D3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应及时清除鼻痂,鼻腔分泌物和呼吸道痰液。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泡通气量,纠正缺氧,减轻CO2潴留。痰多稀薄者,可以反复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也可口服祛痰药物氯化铵合剂:1ml/岁,一日3次。痰粘稠不易咳出者,可吸痰或用超声雾化吸入,液体配方为生理盐水或蒸馏水30ml,庆大霉素2万U,a--糜蛋白酶5mg,地赛米松1mg,每次吸入10-15分,每日2-3次。
【易发年龄】
易发于各年龄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