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学院儿童心理素质训练基地怎么进行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小编赶到这个训练基地的时候,只有三个医生在值班,小编说家里有个小孩“8岁,喜欢玩电脑,不喜欢跟家里人讲话,脾气不好,学习经历也很不集中”,听了这些情况,负责接待的张医生借着问了我几个问题:是不是剖腹产?两岁以前爸爸妈妈有没有一直带他?他是不是喝母乳长大的?他会走之前爬行了多长时间?听了这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小编也很奇怪,这跟那个“问题儿童”有关系吗?张大夫给小编举了几个例子,从中你会发现,他们用游戏代替心理介入的训练方式是很有道理的。
听了张教授的讲解小编才明白,剖腹产的孩子在生产时没有经过子宫的挤压,瞬间面对外界,少了很多道感觉体验,感觉统合失调从这时候起就产生了。所以很多孩子都有“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现象,这不是他不懂礼貌,缺钙或是精力不足,实在是缺少感觉的体验。这时候训导员就会和孩子一起来做“压觉活动”和“痛觉刺激活动”,轻打身体各处、用道具拍打手脚、后背、紧抱、拧手脚等这些都能弥补一下孩子出生瞬间的感觉缺失。
有些孩子小时候爸妈忙于事业,很少抱在怀里亲昵,孩子缺少大人的爱抚和安慰,长大后往往表现出喜欢黏人,尤其喜欢身体触碰,经常靠着别人,还喜欢和别人的手臂、脸、腿摩擦,家长们千万别以为这是孩子心理有为题,或是盲目的用儿童性教育对待孩子,这在专业领域叫做“肌渴”,是肌肤渴望接触的表现,在儿童心理素质训练基地,那里的训导员会用“刺猬球”按摩孩子全身,让孩子躺在地毯上,用球在孩子身上滚动按压,刺激他的感觉系统,这对于他的安全感、独立感培养都有好处。
有些孩子坐立行的子是永远不正确,不管家长怎么纠正,只要一会功夫,他就又原形毕露,像只八爪鱼一样全身无骨瘫做一团了,家长千万别呵斥他,更不能简单粗暴地打骂他,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孩子小时候爬行时间过短,上肢力量不足,前庭功能有问题,所以写作业的时候上臂支持不住,当然会渐渐的趴在桌子上写字了,由于上臂肌肉发育没有跟上身体成长速度,颈部肌肉也不够有力,上课的时候很有可能身体晃动,一晃一晃地眼睛当然会看错行,所以有些小孩子经常在学习时有跳字、窜行的现象。这个时候就要在训导室里面用沙盘、滑板、滚筒等游戏内容来刺激肌肉发展,同时训练平衡能力。
还有孩子胆子小、脾气暴躁,或是身体平衡性不好,一直学不会骑自行车、滑滑板,打羽毛球也不灵活,这也许就是他小时候没有伙伴陪着一起长大,太过孤独的结果,没有经历过远距离、大范围的活动,这也是一种“缺少见识”。于是等孩子到了正常参加幼儿园、上学的时候,往往就不会和小朋友们交往,经常会通过没轻没重地打人家一巴掌来引起别人注意,家长们也许会为孩子们不会正常的人际交往而头痛了吧,其实在儿童心理素质训练基地中,改变的方法很简单,跳绳、摇船、走平衡木等活动正是训练这方面的好帮手,这些活动有的需要全身大肌肉的协调活动,有的需要运用平衡感,这些都是锻炼孩子克服恐惧、运用全身肌肉的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