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3 09:24 pangyigui A+
老少都要退一步
高级婚姻家庭指导师、广东冠杰律师事务所律师侯林:
梁阿姨述说的情况,在当今社会婚姻家庭问题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调查显示,导致夫妻不和、婚姻解体的重要诱因中,婆媳关系不和高居第二位,仅次于外遇和婚外情。为何婆媳关系从古到今一直“恶名昭着”?两个女人之间为何像天敌般围绕着儿子(丈夫)上演着“你死我活”的明争暗斗?这既有深层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原因,也与女性特殊的心理原因存在密切的联系。
1。评价不一致心理。很多父母都存在对自己的孩子“怎么看都顺眼”而对子女的配偶则“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心态,觉得对方配不上自己的孩子。如梁阿姨觉得“婚姻问题上,儿子拥有绝对的‘自由民主’,只要他喜欢,我们就不大会提反对意见。”但认为儿媳妇:“身上缺乏传统的气息,对我们在礼节上也不是特别周全。”这是评价不一致的典型心理。
2。失落、嫉妒心理。儿子结婚成家,本是母亲一生的最大心愿,但看到儿子和儿媳结合在一起这一事实时,还是会使母亲产生嫉妒心理:往日对自己言听计从的“乖儿子”有了媳妇后不再听由自己控制了……母亲内心深处会有一种儿子被“夺”走的感觉,因此母亲对儿媳往往怀有仇视、嫉妒心理,这也是做母亲的一种天性和本能。
3。生活习惯、观念的心理差异。两个生活习惯、成员年龄相差较大的家庭产生的隔阂不容忽视。如五六十岁的父母与二十多岁的儿子、媳妇这两个家庭相互纠缠、相处一隅会产生诸多矛盾。从科学角度分析,随着年龄的不同,人的生理、心理状态差异很大,在生活习惯、生活节奏、对事物的态度方面也都各不相同,双方的矛盾往往由此而产生。
4。媳妇的“中心意识”及独占心理。儿媳妇十分在意丈夫与婆婆之间的纽带联系。这种联系越紧密,儿媳妇就越是强烈地渴望切断它,以使丈夫的心思都能集中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因为做妻子的总认为丈夫对自己而言应该是最重要的人。如此一来,母亲不想“失去”儿子,媳妇想独占丈夫,双方围绕着一个既是丈夫又是儿子的男人形成“三角关系”。表面看来是些生活琐事引起纷争,深层实际交错着诸多的复杂心理。
推荐阅读:新婆媳之道 你不必爱婆婆 好太太10招处理婆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