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三岁半时,父母不得不放弃治聋,转为治哑。
奇迹发生在一个下午。那天午睡起来,婷婷指着床头的饼干盒子向奶奶比划。奶奶抱起饼干盒子,引导她:“饼干!饼干!”
婷婷由于丧失听力,对语言没有任何概念,只伸着小手要,奶奶铁了心就是不给。婷婷“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五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老一少僵持着,一个泪眼模糊,一个泪流满面。奶奶的嗓子哑了,但依然抱着饼干盒子,不懈地重复着“饼干”二字。
终于,婷婷停止哭泣,嘴唇蠕动了半天,模糊不清吐出了两个字:“布旦”。这“布旦”两字,开启的不仅仅是周婷婷语言的心门,也改写了一个父亲今后的人生。
婷婷能叫出“爸爸、妈妈、奶奶”时,一家人幸福地抱在一起又哭又笑。
爸爸的大拇指竖得都有点抽筋了:“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
激动过后,一看邻家三四岁的孩子,早已会说会唱,能背唐诗讲故事了。周弘想,让女儿从口语能力开始起步赶上或超越正常孩子永远不可能。但书面语言不同,婷婷有眼睛,她可以尽情地看。于是他从汉字入手,开发女儿的智力。女儿哭,他就在手上写个“哭”字;女儿笑就写“笑”。女儿指着星星,写“星星”;指月亮,写“月亮”。常常是带女儿出去时周弘身上清清爽爽,回到家则“披文带字”。
推荐阅读:“老外”的教子之道 “坏孩子”是怎么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