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 > 新生儿 > 正文

新生儿缺陷重在预防

2008-05-27 13:44 佚名

新生儿缺陷重在预防

新生儿缺陷重在预防

  关于先天性心脏病多大年龄施作手术治疗合适的问题,应根据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及症状出现的早晚而决定手术年龄。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在5~12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能在学龄前施实手术,将不会影响患儿上学,并能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如果病情需要,如畸形较重,症状出现较早,反复发生心力衰竭、心内膜炎,危及到生命,可不受年龄限制,根据情况,尽早手术。一般认为多数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患者4~7岁即可手术。动脉导管未闭者,凡年龄在35岁以下,不论有无症状,均可考虑手术。当然,最理想的手术时间为3~7岁,因为3岁以前手术不便,且尚有自行闭合的可能;而成人后,导管的脆性增加,手术时易发生大出血。法乐氏四联症则以5~12岁进行手术治疗最为理想。

  不过,有的新生儿患有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比如大动脉转位,这种病是比较常见心脏复杂畸形,必须在出生后两个星期之内做一次非常大的手术,把两个动脉换回来。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手术时机,小孩就只有等待死亡了。因而先心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复杂的先天性疾病尤其如此。目前中国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约有1/3得不到及时治疗,活不到他的第一个生日。

  随着世界及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情况令人鼓舞。应该说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20%—25%)、房间隔缺损(5%—10%)、动脉导症,术前相对狭小的左心室,手术后需适应术后较多血液的流入,同时患者的肺亦需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肺血流较术前增多等,均需术后较长时间的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的治疗,大约3~6个月。如果肺血管发育不良或畸形矫正不满意,可能要长时间的服药,甚至数年。有些大量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末闭、心内膜垫缺损术前反复心衰或肺动脉高压,而且需要药物控制者,术后均需3~6个月用药,以维持原心功能较差又经受一次手术创伤心脏的正常功能。但较轻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小的动脉导管未闭、小的室间隔缺损,术后不需常规药物治疗。

  先心病术后也要十分注意日常生活,大病初愈,可能还会有些不适,应该持乐观的精神状态,以利于康复。同时,进食富含营养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并添加:肉、鱼、蛋、奶、蔬菜、水果等。术后一个月内避免较剧烈的活动,以后可逐渐增大活动量,根据自身情况参加锻炼,三个月后非体力工作可恢复学习或工作。

  术后1~3个月内,刀口局部及周围可能有疼痛、不适,甚至同侧肩关节活动不方便,这些多为正常术后反应,可应用口服止疼药或对症治疗。应注意不要让患儿抠伤口,以减少伤口愈合或感染。如有刀口局部红肿、隆起等,应找医生治疗。同时,配合服用一些药物,应按医生医嘱服用,不能任意加减药量。最后,一般出院3个月时应复诊,以利医生了解患儿的康复情况,确定下一步的康复或学习、工作计划

相关文章 新宝宝睡眠护理全方位  如何处理宝宝漾奶和吐奶 护理新生儿妈妈应注意

亲子游戏

推荐阅读:

揭开“奶水不足”的真相

新生儿的尴尬事儿

影响宝宝长高食物黑名单

天才父母牢记十要十不要

“奶水不足”的真相

新生儿的尴尬事

长高食物黑名单

10要10不要

下一页 余下全文>>(共计2页) 2/2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怎样抱新生儿?
家长必知的新生儿用品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