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把好“病从口入”关
据了解,我国心理专家的心理干预始于1994年的克拉玛依大火。在国务院制订的《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年—2010年)》中,明确规定:“发生重大灾难后,当地应进行精神卫生干预,并展开受灾人群心理应急救援工作,使重大灾难后受灾人群中50%获得心理救助服务。”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理科岳文浩告诉记者,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岳教授还指出,应该鼓励广大心理咨询师学习危机干预方法,面对突发的地震或其他事件,能够帮助数量较少的专业心理医生完成更多心理受伤人群的危机干预。
震后防疫不可少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是以往重大灾害的普遍特征。比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肠炎、痢疾迅速在震区蔓延,发病率比往年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所幸当时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此高度警惕,避开了瘟疫的魔影。疫情和震情一样具有强大杀伤力,必须及早安排防范措施。
在震后救灾工作中,搞好卫生防疫非常重要。首先要把好“病从口入”关。饮用水源要设专人保护,水井要清掏和消毒。饮水时,最好先进行净化、消毒;要创造条件喝开水。要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进行监督;救灾食品、挖掘出的食品应检验合格后再食用。对食堂、营业性饮食店要加强检查和监督,督促做好防蝇、餐具消毒等工作。应有计划地修建简易防蝇厕所,固定地点堆放垃圾,并组织清洁队按时清掏,运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其次是要消灭蚊蝇。要大范围喷洒药物,要利用汽车在街道喷药,用喷雾器在室内喷药,不给蚊蝇留下孳生的场所。在有疟疾发生的地区,要特别注意防蚊。如果发现病人突然发高烧、头痛、呕吐、脖子发硬等,就应赶快找医生诊治。
地震时室外应急的经验总结 地震时你和家人必做的10件事 防治EV71中西结合效果好
推荐阅读:
|
|
|
|
怎么补养才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