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大让小”还是“小让大”

2008-05-14 09:33 佚名

“大让小”还是“小让大”

“大让小”还是“小让大”

  其实,仔细想来,这涉及到一个美德与规则的问题。

  谦让是一种美德,它更多地显现的是谦让者的品质,而并不在于被谦让者是谁。比如在蒙蒙的问题里,无论对方比自己小还是比自己大,如能谦让都会显示出自己的大度——只是一般来讲,比自己小、比自己弱的人往往可能需要更多的呵护和帮助,所以,对他们的谦让便也显得更加重要。这后面一点,孩子不难理解,就像蒙蒙知道大该让小,还有乘车时应该给“老弱病残孕”让座一样。但对于“美德”——特别是“小让大”所体现出来的美德——的概念和含义,却实在抽象,难以理解当然也就难以接受。

  有时我们看到一些孩子“撒泼耍赖”:“我不要是大孩子,你就当我是小毛头好了”、“我不要当哥哥/姐姐,我就是弟弟/妹妹。”是因为对大人的劝解或是训斥:“你是哥哥/姐姐,你应该让着小妹妹/弟弟。”孩子往往并不买账,即使让也是迫于无奈、心不甘情不愿,甚至会抹杀他们对成长的渴望和自豪感——不愿长大!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忽略或是无视了孩子的需求。强制之下发展出来的只会是屈从、盲从或是面从心不从,说一套做一套,孩子不理解、不认同,就更不会内化为自发的要求——而美德应该是由内而外的。

  所以,如果是孩子自己的东西,我们无权替他作主,不经他许可就让渡给别人——虽然那样会显得我们比较慷慨,可无意间我们侵犯了孩子的权利。我们可以让两个孩子自己协商解决(“你自己去和她商量商量”),这其实是成人对于孩子们的一种信任和尊重,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我们也可以开导自己的孩子,但要晓之以理(“这次你给她下次她有好东西也会想着你的”、“她难得来,而你一直可以玩的”)、动之以情(“你看这个姐姐/妹妹多喜欢这个玩具呀,就给她玩玩吧”)并授之以法(“要不你们两个一起/轮流来玩吧”),而决不能简单说教、空谈道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交往中会逐渐形成规则意识,不再简单盲从,也慢慢少了随心所欲、强词夺理,学会了克制,也学会了比较公平地解决问题。

  “大让小”还是“小让大”,没有绝对的标准。“都有道理,没有哪个一定是对的。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友好,你让我我让你,那样多开心呀。不过,如果你们谁也不肯让,那就用一个公平的规则,比如剪刀石头布,然后就按照输赢来。”我对蒙蒙说。

让宝宝自主收拾玩具的点子     在孩子眼中你是哪类爸爸     孩子礼貌源自父母的教导

太平洋亲子网专题

 

下一页 余下全文>>(共计2页) 2/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