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自卑情结显而易见

2016-01-04 11:29 佚名

  有一个16岁的女孩,她从7岁起,就开始偷窃,12岁起,便和男孩子在外面过夜。当她出生时,她父母间的争执正达到最高潮,因此她的母亲对她的降临便不表示欢迎。她从未喜欢过她的女儿,在她们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当她2岁时,她的父母经过长期激烈的争吵后,终于离婚了。她被母亲带到外祖母家里抚养,她的外祖母对这个孩子却是非常宠爱。

  这个女孩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喜欢拿人家的东西,还经常和不三不四的男孩子到处游荡,我这样做,只是要让我妈妈知道:她管不了我!”

  “你这样做,是为了要报复吗?”

  “我想是的。”她答道。

  她想要证明她比她的母亲 更强,她之所以有这个目标,是因为她感到她母亲不喜欢她,而受到自卑情结之苦。她认为能够肯定她优越地位的唯一办法就是到处惹是生非。

  儿童有偷窃或其他不良行为,经常都是出于想报复之心。而报复的初衷,不过是因为他的过度自卑。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和上面的女孩相似的家庭中,他的自卑情绪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显现出来。

  还有一个故事:一个15岁的女孩失踪了8天。当她被找到后,被带到警察那里。她在那里编了一个故事,说她被一个男人绑架,他把她捆起来后,关在一间房子里达8天之久。没有人相信她的话。医生亲切地和她谈话,要求她说出真情。她对医生不相信她的故事非常恼怒,于是打了他一记耳光。

  我们试图研究这个女孩的心理,后来她自己说,她印象深刻的梦是这样的:“我在一家地下酒吧里。当我出来时,我遇见了我的母亲。不久,我父亲也来了。我要求母亲把我藏起来,免得让他看到我。”

  她很害怕她的父亲,而一直在反抗着他。他经常惩罚她,她因为怕受惩罚,只好被迫说谎。

  当我们听到撒谎的案例时,我们就必须看当事人是否有严厉的父母。如果孩子从小就畏惧家庭环境,那么他经常撒谎就是正常的,因为他没有安全感,于是他靠撒谎来掩饰自己的内心。

  后来女孩还是说出了实情:有人把她引诱到地下酒吧,她在里面过了8天。因为她怕父亲知道了会对她打骂,所以不敢说出实情,但是同时她又希望他能知道这段经过,以使他屈居下风。她觉得自己一直被他压制着,只有在伤害他时,她才能尝到征服者的滋味。

  众所周知,精神不正常的人肯定会有自卑情结,但是在正常人中,我们却无法看出谁有这种情绪。我们肯定不会对着一个正常人说“你肯定是 个自卑的人”吧,而且我们也不会轻易看出我们的孩子有没有这样的情绪,所以我们要在孩子身上倾注更多的爱心。因为谁也说不准,我们的孩子会不会有一天和上面讲述的女孩有同样的遭遇。

  返回目录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宝宝辅食这样吃:不生病、不挑食、不过敏》书籍连载
《爸爸去哪儿》书籍精彩连载
相关知识
相关问答
过早断奶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心理和生理发育吗?

崔玉涛

北京和睦家医院 儿科 儿科主任

若因“诸多”原因不得不放弃母乳喂养,那就要从心理上坦然接受配方粉。需注意:1、婴儿是否对配方粉过敏。停母乳前,先将少许配方粉涂在婴儿皮肤上观察有无皮肤过敏反应;若无,再少许喂养观察有无反应。若有不适反应,只能选择水解配方。2、尝试配方粉由家人进行,渐增多,母亲应回避。
通过心理治疗如何做到鼓励孩子自己控制抽动症?

罗向阳医生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小孩患有抽动症不要单纯依靠药物,心理治疗也很重要,比如心理转移法。孩子在发生抽动,到底应不应该提醒?如果孩子心理承受力比较好可以提醒,但心理承受力差的话不要提醒会更好,尝试换个角度去说服孩子。如果孩子不是故意犯错,就不能责怪,只能鼓励他,但是故意犯错就一定要教育孩子,特别是明显伤害别人的行为,要严厉教育。如果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抽动的情况得到改善,就需要鼓励他,哪怕这种简单的支持,也能让孩子更有自信和控制力,孩子会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治疗当中。
热点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