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 > 幼儿 > 正文

男孩更易患“儿童口吃症”

2008-02-21 12:12 佚名

男孩更易患“儿童口吃症”

  门诊病例:

  小杨杨在幼儿园里,看到口吃的小朋友说起话来“结结结…… 巴巴巴……”觉得挺好玩。于是,就跟着口吃的小朋友学。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小杨杨说话也结巴起来。一开始,只是在偶尔的一两句话中带一点结巴,也没有引起妈妈的重视。但后来,口吃现象越来越严重了,平时与小朋友或老师说话,一开口就会结结巴巴。越着急越说不出话来,特别是回答别人的问题,或是在人多的场合说话时,结巴的现象更加明显,有时甚至急得满脸通红,直蹬脚。就这样,小杨杨时常被小朋友笑话或遭到冷落,以致于都不敢主动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了,变得不爱说也不爱笑,总是一个人玩。小杨杨的父母感到很烦恼,带着他来到儿童心理门诊。

孩子口吃,可能要看心理门诊

孩子口吃,可能要看心理门诊

  案例点评:

  小杨杨的表现是“儿童口吃症”。据统计,口吃的孩子大约占儿童总数的5%,男孩比女孩多2-4倍,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语言障碍。

  口吃可以由多种原因形成,但大多都是在5岁以下形成的,特别是在2-3岁时容易发生口吃。因为在这一阶段,孩子的形象记忆的效果要高于词语记忆的效果,也就是说认识的事物已经很多,但掌握的词汇却较少,并且也不牢固。当他们很想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常会因一下子找不到适当词汇,加之发音器官尚未成熟,对某些发音会感到困难,而神经系统调节言语的机能又差,由此形成口吃。

  口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影响较大,这样的孩子往往情绪不稳,容易激动,害怕在大庭广众中讲话,害怕被别人提问,害怕被别人讥笑,所以不大愿意主动与人交往,常会形成孤独、退缩、羞怯、自卑等不良的个性。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在2-4岁时出现的口吃是一种暂时性现象,属于正常。随着年龄增长,口语能力的提高,口吃现象会逐渐消失,父母不要特别予以纠正或指责,否则会在无形中强化了口吃的作用,使孩子对口吃越注意、越担心、越紧张,口吃也会变得越明显,越严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