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上最惨校园枪击案引起的反思

2007-10-14 17:28 dongwei A+

  明尼苏达州政府矫正部犯罪学家格兰特·杜韦认为,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相比,现在死伤多人的恶性杀人事件在性质上有诸多不同。美国大萧条时期,经常有破产农民杀死全家的悲剧,显然主要出于生存原因,可以称为“绝望杀人”,而在赵承熙等近期的校园枪击案中,明显有“愤怒杀人”的色彩,更倾向于滥杀无辜。

  东北大学犯罪学家福克斯说,近来发生在工作和公共场合的枪击案件呈增长趋势,部分可归咎于日益增加的经济不稳定感和不公平感。他说,美国社会过度竞争导致的结果是,“赢家”通吃,获得的利益大大超过合理程度,而“输家”只收获公众耻笑和排斥。

  赵承熙在作案期间寄给电视台的资料中,猛烈抨击富人的“享乐主义”和“放荡堕落”,就是这种“仇富”心态的扭曲表现。而在约翰逊航天中心的枪案中,枪手威廉·菲利普是航天中心合同雇员,因担心失去工作,情绪失控之下闯进航天中心大楼行凶。

  “我们讥笑他们,我们放逐他们,我们在‘美国偶像’(美国流行的真人秀节目)中嘲弄他们。”福克斯说。

  美国社会传统社区的解体也是专家关注的枪击案因素之一。他们认为,过去,人们多生活在一个熟悉的社区内,人际往来频繁,大家都有归属感。而现在人员流动性加剧,搬离故土者不得不面对一个陌生环境,因此产生的疏离与孤独感如果不能释放,容易对新环境产生敌意。

时代背景

  暴力文化、网络游戏、哗众取宠的媒体则给这起凶案加上了不少“时代背景”。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弗州青少年暴力项目”研究主持者杜威·康奈尔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刊文说,这是“21世纪的屠杀”。赵承熙对暴力电影和小说的偏好,对现代科技和大众媒体的利用,都显示出“21世纪”的特征。

  康奈尔说,赵承熙的一些自拍照片明显有模仿暴力电影《老男孩》等镜头的迹象。他认为,暴力电影不会必然导致犯罪者模仿,但容易激发一些精神不健康者的冲动。

  而在一些国际人士看来,这场悲剧与美国对外政策中日益浓厚的“武力至上”思维有关,有人甚至从中看出伊拉克战争的影子。《华盛顿邮报》援引法国退休工程师皮埃尔·希凯在巴黎一所大学的演讲说:“不是说这种事情只在美国发生,但与我们相比,暴力在美国社会扎根更深。更戏剧化的一面是,他们甚至把这种暴力输送到世界其他地方。”

  伊拉克人对此感受更为深刻。他们认为,正是美国的入侵,导致伊拉克的学校、街头、市场等,几乎每天发生流血杀人。19岁的巴格达大学生拉尼耶·里亚德说,与伊拉克每天发生的灾难相比,弗州理工大学枪击案只是一桩“小事件”,“我们天天都在死人”。

下一页 余下全文>>(共计2页)

文章导航

生完孩子的头两年,看完请别哭…

万名三甲医生 用心呵护宝宝健康成长

胎儿每周发育过程图

你是合格的妈妈吗?10道题目测出来

相关文章频道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