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云晓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

孙云晓:巧用加减法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第三,要尊重儿童的权利,让孩子充分地参与。

  多年的研究使我有一个感受:习惯培养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培养主人,也可能培养奴隶。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忽视孩子的主体作用,这就很可怕。所以对待儿童的习惯养成,父母要小心谨慎。

  好习惯培养应以健康人格为导向,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应当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习惯养成的最高境界是形成人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这一点特别重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自主自动的心态,而不是被逼无奈的。

  在乔布斯的成长经历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在他11岁的时候,他居然能够说服父母搬家,由此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少年乔布斯拥有的智慧和意志力;另一方面更可以看到其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是何等的必要。同样,习惯培养也要重视孩子的心声,这就是一种尊重。

  教育的一大失败可以说就是把太多的教育变成了一种从上到下的要求,而没有一个从下激发出来的主动的需求。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儿童,一个重要的主题是儿童参与。

  儿童参与在许多地方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下面这个例子是我的一次亲身经历。

  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随全国青联代表团去祝贺。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来了1800多个嘉宾。晚上就餐之前,看演出。第一个节目——狮子舞,表演的青少年非常地尽力。可我发现这些耍狮子的人眼神有些异样,直直的、愣愣的。我非常奇怪:“眼神怎么这样?”一问才知道,这是一些弱智孩子在表演。我非常震惊,感动得落泪。

  试问,如果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1800多名嘉宾,第一个节目我们敢让弱智孩子来表演吗?我们会挑一些嘴巴灵巧、模样可爱的孩子来表演。那么,儿童的平等在哪里?儿童的参与在哪里?素质教育的第一个原则就是面向全体,而不是面对少数。可以说,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果没有儿童主动而充分的参与就不会成功。

  据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卜卫对儿童权利的研究,儿童参与有一个阶梯,这个阶梯有八层:

  第一层是操纵,成年人操纵儿童;

  第二层是装饰,找几个孩子来表演一下,来装饰;

  第三层是象征性地参与;

  第四层是成人指派;

  第五层是与儿童商量;

  第六层是与儿童讨论一起商定;

  第七层是儿童提出方案,如“我要养成说话算话的习惯”,儿童决定,成人不限制;

  第八层是儿童和成人一起决定。

  在我看来,习惯培养的起点在第五层,与儿童商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我们要和孩子商量:你们需不需要培养这个习惯?你愿不愿意培养这个习惯?把选择权还给孩子,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好习惯。

  尊重孩子,让孩子参与选择和决定,这是习惯培养的最低起点。首先,成人与儿童商量,并认真对待儿童的意见。最理想的状态是儿童自己提出一些意见,并与成人共同做决定。在充分尊重儿童权利的基础上,让孩子发挥主人作用,自己决定养成哪些好习惯,改正哪些坏习惯,自己决定采用哪些方法,并主动学会与成年人合作,这应当成为习惯培养的首要原则。当然,成年人的引导与帮助是必需的,但只有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教育才能成功。

作者其他文章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