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云晓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

质疑与独立思考能力是珍贵的

  前国家总督学柳斌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柳斌先生到北京光明小学去检查工作,随意走进一间教室听课。当时他推开的是四年级的一个班的教室门,班里正在上语文课,学习课文《麻雀》。 这是俄罗斯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

  课文讲一个猎人牵着一条猎狗,走在森林里。突然,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不小心从窝里掉了下来,猎狗一见,就要吃那只小麻雀。猎狗匍匐着身子,向着麻雀靠近。在这危急关头,一只老麻雀“呼”地飞了下来,发出凄厉的叫声,并用身体挡住小麻雀,跟猎狗周旋,把猎狗吓了一跳。猎人一见,对老麻雀顿生敬意,于是把猎狗牵走了。

  课文讲到这里,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这只老麻雀的行为表现出的是什么精神?同学们纷纷举手说是母爱,因为课文的标准答案是:表现了伟大的母爱。这时,一个小男孩举起手了,说:“老师,我不同意这个答案。”老师说为什么呢。小男孩说:“你怎么知道这只老麻雀是母的呢?”他说,这篇课文我看了好几遍,没有一个地方指明老麻雀是母麻雀,怎么就说这表现了母爱而不是父爱呢?

  老师一听,说:这位同学能独立思考,发现了问题。老麻雀表现出的是伟大的亲子之爱,应该包括父爱和母爱,对不对?

  这个答案对不对呢?我觉得这个答案是对的。有时我们以人为的标准答案完全束缚住了孩子的思维,这需要警惕。

  假如老师这样说:“你懂什么啊!《麻雀》这篇课文是大文豪的作品,是专家们选的,教材是这样讲的。”那孩子们谁还敢质疑呢?

  这个故事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不要过于强调所谓的标准答案,因为很多所谓的标准答案并不标准。

  总之,“胡说八道”是儿童的一种思维方式。凡是敢于质疑的孩子,发现问题的孩子,那说明他认知需求高,他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这是一件好事。

  有一位北京学校的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孩子很厉害,学《邱少云》这一课,孩子说:‘老师,邱少云叔叔身上背着枪啊!手榴弹啊!在烈火中熊熊燃烧了半个小时,为什么枪不响呢?手榴弹不炸呢?’为什么我教了几十年书都没有发现这些问题?”

  《聂耳》这篇课文写道:“聂耳在雨中拉着小提琴,发出悠扬的琴声。”雨把琴弓琴弦都打湿了,琴声怎么还会那么悠扬呢?这些都是孩子发现的问题。

  美国内华达州有这样一场官司:

  有一天,一位叫依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知道了“OPEN”的第一个字母是“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依迪丝说幼儿园老师教的,于是这位母亲一纸诉状把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女儿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会她认识了26个字母后,女儿便失去了这种能力。

  诉状递上之后,在内华达州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幼儿园的老师认为这位母亲疯了,一些父母认为她有点小题大做,甚至律师也不赞成,结果这位母亲却坚持把这场官司打下去。

  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内华达州立法院判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23名成员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

  她说:我曾到东方某个国家旅行,在一家公园里见过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一只完好无损。剪去翅膀的被放养在较大的一片水塘里,完好的一只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当时我非常不解,就请教那里的管理人员。他们说,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我问为什么?他们解释说,剪去一边翅膀的无法保持身体平衡,飞起后就会掉下来;在小水塘里的,虽然没被剪去翅膀,但会因为没有必要的滑翔路程而无法起飞,只好老实地待在水里。当时我非常震惊,震惊于东方人的聪明。可是我也感到非常悲哀,为两只天鹅感到悲哀。今天,我为我女儿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感到伊迪丝变成了幼儿园的一只天鹅。他们剪掉伊迪丝的一只翅膀,这是一只幻想的翅膀,于是她被投进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

  后来,内华达州因为这个案例而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现在美国《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两项权利:第一,玩儿的权利;第二,问为什么的权利。

  武汉市某学校四年级的女孩子江典帅,被老师誉为“问题大使”。江典帅的妈妈有两本笔记,专门记孩子发现的问题,孩子发现什么问题,妈妈都记下来了,并鼓励孩子。结果,孩子逐渐养成了敢于质疑的习惯。她发现了四年级《数学》第七册“带小数”的定义不准确,并给教材主编写信。教材主编经过仔细核对,还真发现有问题。

  你看,一个小学生敢于向教材提出问题,那对她这种学习能力的影响很大。这就是唐代韩愈倡导的:“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

  本文来源于《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下一页 余下全文>>(共计2页) 2/2
作者其他文章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