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时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不满、哭闹、发脾气……不管大人怎么劝慰、安抚都起不了作用,让父母头疼不已,有时甚至会把自己的坏情绪也激发出来,和孩子一起“失控”了。
孩子这样到底是怎么了?我们都知道,婴儿从刚出生时就会哭,并用这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当他们慢慢长大,具备语言能力后,就会逐渐舍弃掉这种手段,但偶尔还是会用“哭”来表达不好的情绪。
比如,2岁左右的宝宝往往注意力很不集中,因此会让父母感觉是孩子的情绪波动大。当孩子学会一项新技能或是完成新任务时,他们会非常高兴,情绪是艳阳高照;而当他们遭受到挫折或是行为不被认可时,就会表现出不满和愤怒。
尽管宝宝在这时已经开始具备了语言表达能力,但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还是十分有限,常常不能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另外,宝宝遇到自己不满意的事情时自控能力往往比较差。当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时,感觉就像到了世界末日;当妈妈对他说不能做什么事时,他感到完全没有可选择的余地。所以会产生情绪失控的表现。
1、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有些父母本身性格急躁,容易发脾气,不管是什么场合,只要孩子不听话,就会给予训斥甚至打骂,有时依照自己的情绪来管教孩子,时松时紧,这样不仅对孩子的自尊心无益,而且给孩子以模仿的对象,成为情绪失控的范例。
2、语言表达能力太弱
孩子由于年龄和自身发育的特性所致,有时没法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当大人总是不明白孩子的意思时,他就会爆发,变得情绪失控。
3、家庭教养态度不一
因为家庭成员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存在不一致,孩子就会看人来办,例如孩子在为了某种目的而哭闹时,如果爸爸不同意就去找妈妈,妈妈不同意就去找爷爷奶奶,利用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分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一次成功了之后,孩子就会一而再、再而三,遇到不满足的时候,就会情绪失控地哭闹。
不过,也正是因为孩子的年龄特性,他们在情绪失控方面也不会维持太长时间,因为他们很容易对某件事情发生兴趣,使自己的注意力转移了。因此,聪明父母只要充分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就能从容控制孩子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