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多的孩子,大多会假想出一些小伙伴,并想像着带着自己的这些小伙伴一起玩耍、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在孩子的情感和社会认知发展中,这种和“幻像朋友”的对话是可以提高孩子的认知和交往技能的,也可以降低孩子的挫败感。
现在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孩子从小缺少玩伴,有很强的孤独感,所以和这种“幻像朋友”说话、游戏就会表现得更加明显。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孩子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假想的伙伴是一种良性的行为,对孩子的精神和情感健康都有着很好的影响。
孩子的自言自语现象是他社会经历积累的体现,那些已经上了幼儿园的,或者经常与小伙伴玩耍的孩子,自言自语现象会更多。国外有学者发现,最富社会性的孩子自言自语最多,聪明的孩子在独立解决问题时比其他孩子更早出现自言自语现象。
如果孩子其他一切正常,父母大可不用为孩子的自言自语现象而担忧。同时,也要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正确引导。父母也不需要特别鼓励孩子进行自言自语,这只是一个过程,过多的鼓励也会影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进入内部语言的进程。
1、父母可将自言自语作为与孩子的沟通
父母可以在平时多关注孩子的自言自语内容,通过这些内容来了解孩子的想法和不足的地方,利用亲子沟通的机会,选择合适的机会给孩子引导,让孩子明白父母是其重要的后盾和支持。要知道,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使孩子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为其日后的所有活动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2、父母可将自言自语作为孩子交际的练习
孩子在婴儿时期就已经会主动与人交流,但是受现代家庭结构的影响,孩子的活动范围太窄,交际经验太少,所以才会出现假想中的伙伴来代替。当孩子这样表现时,父母不要排斥或是嘲笑,也不用太过于关注这个“幻像朋友”,你们要做的是让孩子多接触身边的真实世界,多给孩子创造与小朋友见面、交往的机会,扩大孩子的人际交往圈子,让孩子体会到人际交往的乐趣,形成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
需要提醒注意的一点是,让孩子和真实世界的交往是重要的,但也不要粗暴地干涉孩子对假想伙伴的需要,否则会让孩子感受到不被尊重。
3、父母可将自言自语作为孩子学习的策略
对孩子来说,自言自语不是一种吵闹,也不是不良的行为,只是孩子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同步,他们需要借助更具体、更贴近情景的语言来帮助自己表达。也许在大人的眼里,孩子太啰嗦,是个“小话痨”,但这是孩子的一种学习策略,用以丰富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方式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和空气说话”?没什么好怕,也不要不以为然!自言自语是孩子们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他们在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只是表达不出来,但在玩耍时,可以通过边想边说,逐渐形成一个连贯的、清楚的表达能力。父母要做的是注意倾听,让孩子的自言自语成为亲子之间的一个联系,让父母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
精彩链接:
妈妈注册,免费送《育儿周刊》、婴儿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