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涨价二大常见原因探究
理由一:配合新国标,产品配方升级
对于调价消息,惠氏方面予以证实。该公司称,从12月开始各地陆续调整“启赋”产品价格。由于“启赋”的配方进行了优化,同时,为了配合新国标的要求,对部分营养素含量进行了调整,由此造成的生产成本上涨是导致调价的主要原因。调整后900克产品的零售价将达408元。
业内人士:配方升级影响就几元到10多元之间
澳优乳业在上月宣布,将原价为每盒200元、同样声称为进口奶源的“澳优A选”奶粉改成罐装并卖低至120元。澳优向有关媒体介绍,奶粉业渠道成本普遍在30%~40%(主要指进口奶粉),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还能把渠道成本就节省下来。
一位奶粉销售资深人士昨日也说,如果光看成本900克奶粉也就百元左右,配方的升级估计影响就几元到10多元之间。
专家质疑:“配方升级"说辞为搪塞
对于这次惠氏高端品牌提价的理由,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昨日对本报直指“站不住脚”。他反问如果以配方优化升级为理由,那凭什么未优化前也这么贵?王丁棉还说,奶粉的新国标并没有很重大变动,生产成本控制责任在厂家,和国标的改动无关。
理由二:原材料成本价上涨
纵观今年奶粉涨价的原因,原材料成本上涨、配方改变成本增加、运输环节费用增长等成为乳企提价的重要理由之一。
但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广东省进口奶粉6.8万吨,同比增加18.8%,进口平均价格每吨为2.43万元。也就是说,在不考虑后续添加的营养成分的成本下粗略折算,每900克进口奶粉的均价只有21.8元。
专家质疑:原料价格上涨不过是一个提价的借口
针对此次惠氏涨价原因,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从奶粉的主要原料国际奶源价格看8月份开始趋势是下跌的,原来每吨价格曾探高到3~4万元,而现在已经低于2.8万元。即使每吨进口奶粉涨一两千元,平均到产品中也就不算什么了,所以原料价格上涨不过是一个提价的借口。
就今年7月洋奶粉集体涨价事件,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高级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说,洋品牌奶粉调价理由很多,除了常用的成本推动外,其配方改变也常成为借口,比如2009年国际原料奶粉价格一直下跌,但部分洋品牌以配方改变为由提价。
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赵祥忠说,经过调查,一罐洋奶粉成本不到100元,但在零售市场上平均价格为二三百元,利润惊人。
陈连芳对此表示认同。“以某品牌洋奶粉为例,一公斤原装进口奶粉到岸价格仅为10美元左右,而市场零售价高达人民币二三百元,并且有时同样一款产品在中国的售价要远高于其他国家。”陈连芳研究认为,洋品牌奶粉的毛利率在60%左右。
业内人士指出,洋奶粉的成本和售价并不是完全挂钩的。“洋奶粉成本相对较低、市场零售价格相对较高,这两者并非完全挂钩。由于洋奶粉的盈利空间巨大,哪怕不提高售价也完全可以消化成本压力。”赵祥忠说。
2年8度涨价,洋奶粉涨价潮何时休?
针对此次惠氏奶粉涨价的原因,王丁棉总结,“所以说并不是某一种原料或配方引起了奶粉的涨价,而是厂家一早订好的利润宗旨决定的。它们是透过分次涨价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终目标的。”他指出,“洋奶粉”频频涨价背后是抓住了国内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依靠国产奶粉的不景气来提价。“但是往往又不敢直接说,只好找配方升级、换包装等说辞打擦边球来搪塞。”
物价上涨,奶粉调价原本是无可厚非之事,但粗略统计2010—2011两年时间内,国内奶粉竟8度提价,每次提价潮多集中于洋奶粉品牌,涨幅在10%左右,这样的频率和涨幅,不可谓不让人担忧。近日召开的中国国际乳制品交易会公布数据显示,目前洋奶粉品牌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场占据60%-65%的份额,在中国高端奶粉场所占份额已达90%以上。当中国奶粉行业被洋奶粉品牌掌控话语权,当国人面对愈演愈烈的奶粉涨价潮无能为力,奶粉涨价已不再是简单的民生话题。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