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样培养孩子》试读:
父母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保护孩子纯真无瑕的天性,让孩子在适度的爱中健康成长呢?
『嘉宾背景』
徐光---新华出版社副编审,策划编辑出版近40种家庭教育图书。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已发表多篇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和论文。曾被评为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系统好家长。2001年5月,作为北京市好妈妈代表之一,参加了全国“成长的奥妙”电视总决赛;同年9月应台湾嘉义大学邀请参加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
《教育无痕》是徐光和儿子嵇箫桐共同创作的。书中从感悟童心、教育无痕、解放儿童、共同成长四个方面阐述了她的 家庭教育观 ——父母要有一种儿童的心态,要懂得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要感受孩子内心的冷暖,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放飞但不放任,关爱但不溺爱等。本书荣获了“第八届团中央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爱心、同情心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石
在经济迅速发展、信息多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为人父母者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孩子智力潜能的开发、学习成绩优异等智商方面,却忽视了对孩子情商的培养,缺乏对孩子爱心、同情心的教育。试想一下,一个没有同情心、爱心的孩子长大之后当了老总,怎么能得到下属对他的忠诚、支持和拥护呢?他又怎么能拥有一个长久的事业呢?我认为,不管世界千变万化,同情心和爱心这两个做人最根本的东西不能丢失,它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石。
一、孩子的同情心是与生俱来的
同情心是爱心的基础,是人的本能。爱是把同情心通过各种形式转化成为行动。孩子的同情心是与生俱来的,甚至还不会说话的孩子都会表达他对不幸者的同情。一位妈妈告诉我,他儿子10个多月的时候,她的手被划伤了,儿子又是用自己的小嘴吹自己的手,又是抚摸妈妈的额头,嘴里还叽里呱啦地叫着。这就是孩子最原始的同情心的体现。
孩子小的时候都很有同情心,等长大了,为什么有的孩子却缺少同情心和爱心了呢?
孩子每天都能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如果父母或老师不及时地引导和筛选,那么孩子就容易接收对自己成长不利的一面。比如有的孩子在幼儿园以大欺小,小朋友们都怕他。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父母、老师正确的引导,有的孩子就容易失去本身拥有的同情心,变得自私、霸道。也有的孩子是因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爱箱”没有被充满。爱的缺失,也容易导致孩子同情心的淡漠,因为他已经缺少爱别人、同情他人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