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

图片来源于CFP

  七彩斑斓的教室里,穿着豹纹装扮成“非洲土著”的老师用鼓点和手势跟小朋友“打招呼”,音乐响起,沙锤、小鼓等演绎着欢快的旋律,老师、家长开始带领着小朋友们跟着节拍舞蹈——这是某早教中心的一节音乐课,参与的都是两岁左右的小朋友,还有他们的家长,大家都玩得兴高采烈,与其说这是课堂,不如说是个派对。

  随着年轻父母教育意识的改变,“早教”已成为越来越多父母关注的内容。本月开始,位于东莞南城的一家早教机构率先获得了由市教育局颁发的早教类“办学许可证”,东莞的早教机构正式告别“黑户”历史。不过,作为一种新兴教育方式,伴随着“早教”的争议却并未因此而平息。

  那么,“早教”究竟是一种科学育儿新潮流?还是巧立名目骗家长钱的“大忽悠”?眼下正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上不上早教,这是一个问题。

  随着80后爸妈的粉墨登场,传统教育淡化,西方模式盛行,五花八门的以“早教”为名义的机构教育正在刺激着现代家长的神经。但是也有不少家长,在孩子幼年时坚持以自己教育为主,因为他们坚信只有家长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教育需求。究竟哪种方法更适合幼儿的成长呢?羊城晚报记者为此进行了一番探寻。

  早教机构:我们环境好更科学

  焦妈妈在女儿4个月大时,便把她送进了一家高端的早教机构接受训练。9个月后,焦妈妈惊喜地看到女儿身上发生的奇妙变化。比如说,由于有老师的引导,女儿自己慢慢学会认识、体验、探索、玩耍,性格变得自信,开朗,见人喜欢打招呼,也非常懂规矩。6个月大就能跟着音乐打节拍,节奏感很强。

  记者在珠江边一家大型的外资早教机构看到,在小班课堂上,老师、家长和孩子配合十分默契,大家围坐在一起,亲密互动,孩子们都表现得十分投入。老师唱歌、家长和小孩跟着打拍子,有几个月大的宝宝已经能够挣脱家长,自己敲打起节拍。早教机构还为0至3岁的儿童设置不同程度的课程,主要是音乐、艺术和游戏。机构老师强调,“我们不教音乐,不要求孩子会唱什么歌,但是会让孩子感受音色的区别。我们不教画画,但是会不断想办法激发孩子自由创作的热情。”老师还表示,孩子没有对错,关键是如何引导。如果他不参加活动,证明该活动对他没有吸引力,那么我们就要给他变换另一个环境。早教项目看似简单,其中也有许多学问。老师说,在课程设置上有部分内容重复,但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赋予不同的含义,培养的是小孩的自信心。比如吹泡泡这个简单的游戏:学阶一,让孩子学会感受;学阶二,孩子视线会随着泡泡移动,训练孩子的视觉;学阶三,孩子会努力踮起脚去碰触,训练孩子的平衡力和协调性;学阶四,让宝宝发现,用不同方法弄碎泡泡,用手去戳、用脚踩、用脑袋顶都可以,这就是在训练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依次往后,孩子的想象思维、逻辑思维都会得到训练。然而,早教机构收费昂贵是个不争的事实。据广州某早教机构教务总监Jessie介绍,课程收费平均约100元/节,一套课程包下来每年需要将近一万元。“毕竟我们的成本非常高,因为教具大多是从国外进口,一套要45多万元,而专业教师的工资占了我们收入的40%。”对此等“奢侈教育”,不少家长望而却步,但也有家长认为值得。“3岁定终身,如果你有投资孩子教育的心理预期,就不会觉得贵了。”

  只是想让孩子快乐成长

  “选择让孩子上早教班之前就明白,孩子那么小,不可能立刻学到什么知识性的东西。”瑞瑞妈坦言,“如果想要看到上了早教以后,孩子就有突飞猛进的提高,那是不现实的。”

  由于对孩子的早教一早就有了清醒的认识,所以瑞瑞妈觉得自己选择早教是正确的。而通过一年多在早教班的学习,她觉得瑞瑞在习惯的养成、专注度、与人交往的能力等方面的确也有一定的进步。

  瑞瑞妈告诉记者,选择早教班的初衷绝对没有类似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把孩子培养成“天才”等功利的想法。她说,也许是因为以前自己做孩子的时候学习和生活受到的束缚太大,所以更希望以后自己的孩子可以更加无拘无束地快乐学习。

  已经是半个“早教专家”的瑞瑞妈告诉记者:“外国已经有权威的科学证明,孩子在0~3岁这段时间是基本没有记忆力的,可是却对他们日后的成长有着关键的作用。”瑞瑞妈说:“我会选择课程比较轻松、好玩的早教机构,就是既不想剥夺孩子的快乐童年,又不希望错过培养孩子性格、挖掘孩子潜能的‘黄金时期’。”

  能弥补自己在教育上的缺失

  自己开公司的苏珊和老公都经常需要出差,只能把刚满1岁的小女儿撂在家里和保姆玩,她发现虽然自己和老公性格都比较开朗,可是小女儿却特别的文静、羞涩、怕生。

  “我始终都觉得孩子是因为接触的人太少,每天就对着保姆这样下去肯定不是办法。”苏珊和老公商量之后,在附近找了一家比较火的早教机构,把小女儿送到那里去和小朋友一起玩。

  “我以前也觉得只要自己看一些书,了解一些早教方面的信息,就可以很好的教育女儿。”苏珊说,“其实这种想法还是有误区的,毕竟我们不是专家。”

  专家点拨:早教机构与家庭教育不对立

  有多年学前教育经验的幼儿专家尚杰在接受羊城晚报家长采访时,强调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早教。尚杰认为,在早教机构,可以让孩子在集体氛围中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家长一对一教育做不到的。再者,孩子们在一起学习、游戏,可以互相模仿优点,学习如何同他人相处、合作,适应社会的速度会更快。“早教和传统教育并不截然对立,家长不应期望孩子就这样成了天才。早教机构实际上更多是在教家长,家长进步了,小孩才有进步。更多的时间得靠家长细水长流的教育。”尚杰强调,“早教也不是万能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听课,回家须将学到的办法在平时生活中反复演练。如果家长不能持之以恒,学以致用,那么早教就不会有效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学前教育系教授袁爱玲也认为,父母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很重要,但再好的家庭教育也取代不了机构教育,当然也不能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机构教育上,家庭教育和机构教育是互相协调,互相补充的关系,双方如果配合得好的话,可以促使小孩健康成长。有幼儿专家也提出,对于0至3岁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与父母的积极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不是某项特长或技能,况且早教机构资质参差不齐,即使正规的早教机构有其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但也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家长应该冷静对待有所取舍。从教育的角度讲,早教机构只能作为临时阵地,家庭才是教育的核心阵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