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

图片来源于CFP

  济南:小学生今报到 "压岁钱"成孩子们攀比主话题

  今天(17日)早上,解放路第一小学的学生们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学校报到。好长时间没见面的同学亲热地聊了起来,压岁钱、过年外出旅游等轻松愉快的寒假生活成了他们交流的话题,俨然还没有从寒假的愉快生活中走出来。

  而在同学们的讨论当中,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压岁钱多少的问题。在解放路第一小学学校门口,“这个春节,我拿到的压岁钱是你的三倍”、“我这个春节爷爷奶奶给了我六千块钱”、“真好,今年压岁钱比去年多了好多呢。”很多学生兴致勃勃地“晒”起了各自今年的压岁钱“收入”。

  在“晒”压岁钱中,最令学生兴奋的是攀比。在十亩园小学学校门口,三五成堆的聚集着学生,谈论的就是压岁钱。有人欢喜有人失落,也有一些学生当别的同学攀比得十分起劲时,却转身走开,一问都是受到高额压岁钱的“刺激”。

  互相攀比是未成年人常见的虚荣心理的表现,专家认为,老师家长应该培养孩子正确的生活态度,杜绝一些攀比现象。

  小朋友“晒”压岁钱反映教育危机

  晒工资、晒奖金、晒个人喜欢的物品……网络论坛里的各种“晒”,已经不是啥新鲜事了。春节刚过,意外“发财”的孩子们也集体“晒”起了压岁钱,引起网民的热议。

  来自北京媒体的消息,有孩子异常兴奋地发帖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给的压岁钱将近5万元人民币,长辈们的标准是6000元、8000元、1万元。”有些孩子则情绪低落地称只收到了几百块钱。

  孩子们对钱的攀比心理绝大部分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成人世界对金钱的崇拜潜移默化映照到孩子的心里。家长给孩子的压岁钱越多,孩子就越有炫耀和攀比的资本。

  其实孩子们需要的不是金钱与享受,而应该让他们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人生价值观。

  补上“感恩”和“理财”这两课

  每逢寒假过后开学,学生除了会回忆起幸福过春节的情景外,压岁钱的“来龙去脉”也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一位在小学做了13年班主任工作的李老师说:“与其把学生‘晒’压岁钱作为‘另类’,还不如将其视为引导合理消费的契机,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

  攀比心理要“压一压”

  在“晒”压岁钱中,最令学生兴奋的是攀比。在一所小学教学大楼的四层走廊里,几乎在每一个教室门口附近,都会聚集着学生,谈论的就是压岁钱。一位原来还一脸喜悦的男生,突然脸色阴沉下来,原来他在听了同桌的压岁钱数量后自叹不如。更有一些学生当别的同学攀比得十分起劲时,却突然转过身去,一问都是受到高额压岁钱的“刺激”。

  上海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少先队教研员王冬梅认为,学生攀比压岁钱客观存在,但老师应当采取“压一压”的办法,即引导学生从盲目攀比中“解放”出来,帮助学生认识到长辈的心意比钱的多少更为重要。要学会感恩,而不是以金钱多少衡量亲情。

  乱花钱现象要“理一理”

  “今年我用压岁钱买了智能游戏机,反正是他们给的钱,不用也没意思。”一位初二男生与同伴交流压岁钱的去向时表示。“不用白不用,有了钱没有合理消费的计划,这是许多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一位初中政治教师指出,教学生使用好压岁钱,意义重大,涉及理财能力的培养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

  一些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准备通过班会等渠道,将乱花压岁钱的现象“理一理”。

  合理消费要“教一教”

  现在,不少学生“富”了钱袋,但缺少掌控“富”的头脑。为此,一些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提议为压岁钱“分流”支招:一是储蓄,养成节俭习惯;二是购书和物品,培养合理消费的意识;三是贡献出来,培养爱心;四是备用,培养忧患意识和驾驭自如的能力。

  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实验小学校长娄华英在接受采访时说,收到压岁钱是学生开心的事,如何使开心事变成增财商的机会,引导学生管好和使用好压岁钱是大事。千万要注意,不要让学生用压岁钱赌博等,否则压岁钱就异化了。另外,不要让孩子互相攀比压岁钱的多少,否则学生的心理就会出问题。

  压岁钱也是一把“双刃剑”。一些教育专家提醒老师和家长,应当适时地为学生孩子补上“感恩”和“理财”这两课,以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8大“坏”习惯 一岁宝宝可以有

3-6岁亲子共读绘本推荐

幼儿园期末考广受家长欢迎

0-3岁宝宝,可以给的10种奖励

超人华裔母亲的东方育儿经

父母巧调教,早教不“烧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