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海辉集团执行董事长孙振耀在百度演讲的时候,谈到了他和80后的一段有趣的经历:一天中午,他约了公司里的一位80后员工一起吃饭。席间,他们聊了很多话题,基本上围绕着这位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展开。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这位员工没有问一句海辉的战略和发展的问题。
这也让孙振耀这位50后颇为感慨。当年他跟老板吃饭的时候,从头到尾谈的都是公司的问题。他们那个年代的很多人都以企业为家,他也是领导一句话就从工程师转成了销售,领导又是一句话就从台湾调到了内地。在惠普工作了25年,他说真正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的决定只有两次:一次是加入惠普,另一次是从惠普退休。
前一段时间我跟一位记者朋友聊天,这位80后的记者朋友刚从富士康采访回来不久,他自己也曾经在富士康工作过两年。这次故地重游,见到当年同事的时候,这些已经是富士康中层的干部们纷纷摇头:不知道如今的80后是怎么想的。
富士康是10号领薪水,现在很多80后却在8号、9号就辞职离开,原因仅仅是感觉“待着不爽”。有位80后上班的时候感觉有些略微不舒服,就向自己的上级请假,上级不准假之后他就自行离岗了,说“我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身体”。还有一位80后员工与上级约好当天下午8点后一对一谈话,结果上级忙忘了,员工当即向更高的领导投诉自己的上级。
诸如此类的事情非常之多,更别说今年“十几连跳”中的大部分也是80后员工。如今,富士康的这些80前中层们感觉是“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按照原来的方法来管吧,下面的80后员工根本不买账;不按老方法吧,他们又不知道该用什么新方法。
于是,80后被冠以“史上最难管的一群人”的“光荣”称号,某些公司甚至坚决不招80后。其实,这也并不是中国才有的现象。美国著名的迪斯尼公司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他们发现,80后员工的离职率出现了空前的上升,而这个现象在60后或者70后员工中却并不存在。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我个人觉得,这跟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80后出生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备受父母疼爱。从小时候开始,他们就接触到了互联网,获得了比同龄的前辈多得多的信息,这也使得他们更愿意独立思考问题,更加以自我为中心,更注重自己的个人感受。当他们走上就业岗位之后,自然也就成为前辈们看不惯的“异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