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太平洋亲子网
图片来源于太平洋亲子网

  很多家庭越来越喜欢养些小宠物,尤其是有宝宝的家庭,宝宝天生喜欢小动物,但是孩子一旦被猫、狗等宠物抓伤,家长就要紧急处理伤口,不仅要止血、止痛,最重要的是避免孩子感染狂犬病毒。应该怎么对待伤口的处理呢?

  当宝宝被宠物弄伤时,家长们应及时处理伤口,对伤口初步处理之后,家长要立即带孩子去医院治疗,疫苗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针等等。狂犬病毒发病率高,14岁以下儿童占发病率的60%以上。由于儿童个子矮,当狂犬迎面扑来时,极易咬伤头面部,颈部及上肢。离中枢神经系统近,伤口处置也有一定难度,血液循环极其丰富,潜伏期短,病情险恶。儿童体重相对小,狂犬咬伤后,进入伤口的狂犬病毒在血液中的浓度相对比成人要高出许多倍。致残率高于成人,如咬伤眼部可致盲,咬掉鼻子、耳朵可毁容,也有咬掉手指,甚至有的男孩的阴茎及睾丸者。还有一些孩子虽未被咬伤,但被抓伤、舔伤后未及时告诉家长,未能得到及时处置,未注射狂犬疫苗,也有可能发病。

  狂犬病可分成潜伏期、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各期症状有所不同。潜伏期:潜伏期10日至1年以上,一般为20~90日,超过3个月者约占15%;前驱期:多有低热、头痛、倦怠、周身不适、食欲不振、恶心、烦躁、恐惧不安,继而对痛、声、光、风等刺激敏感,并有咽喉紧缩感。较有诊断意义的早期征候是已愈合的伤口,伤口附近及其神经通路处有麻木、痒、痛等异常感觉,四肢有蚁走感。  兴奋期:患儿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多数患者在饮水、见水、听到流水声甚至听到水字便可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患儿极度口渴,但不敢饮水,常致声嘶及脱水。对风、光、触动等刺激不仅可引起咽肌痉挛,严重发作时尚可致全身疼痛性抽搐及由呼吸肌痉挛而致的呼吸困难、缺氧及紫绀。因交感神经功能增强,可出现大汗、流涎、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患儿神志多清醒,但部分患儿可出现定向力障碍、幻觉、谵妄、精神失常。  麻痹期:痉挛发作减少或停止,患儿渐趋安静。肢体呈弛缓性瘫痪,亦可出现眼肌、颜面肌及咀嚼瘫痪症状。进而进入昏迷状态,可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迅速死亡。本期持续6~18小时。

  宝宝如果被宠物咬伤后要及时清洗伤口,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冲洗伤口一定要彻底,冲洗伤口要彻底。狗咬伤的伤口往往是外口小里面深,这就要求冲洗的时候尽可能把伤口扩大,并用力挤压周围软组织,设法把沾污在伤口上狗的唾液和伤口上的血液冲洗干净;并且必须在24小时之内注射狂犬疫苗,才能有效地预防发病。在注射疫苗期间,应注意不要让宝宝喝浓茶、咖啡,也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诸如辣椒、葱、大蒜等;同时要避免宝宝受凉、剧烈运动或过度疲劳,防止感冒。

  家长要预防宝宝被宠物咬伤,所以要做好宝宝与宠物过于亲密接触的举动,禁止宠物进入宝宝的房间,或和宝宝一起睡。如果受住房面积限制,可以在宝宝的摇篮上加个网罩,不让宝宝给宠物单独喂食,不要把宝宝放在童车或学步车内,让他自己玩,因为宝宝的小手随时都可能去“挑逗”宠物。

  不要让宠物在宝宝面前表演刺激的游戏动作,以免宠物过度兴奋而伤害宝宝;一旦发现宠物对着宝宝发出嘶嘶声、吠声、低吼声时,或者它有发怒的迹象时,应及时制止,并将宠物和宝宝隔离开;教宝宝如何轻轻抚摸宠物,但不要让宠物舔宝宝的脸;教宝宝远离流浪狗、流浪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