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产婴幼儿奶粉安全事件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给父母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奶荒”恐惧。本来国内还有很多大品牌可以作为中流砥柱,但是最近的“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又牵扯到国内乳品企业的两大巨头——蒙牛和伊利。蒙牛伊利相互抹黑,让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跌入低谷,进口奶粉在国内市场得以大行其道,渔翁得利。那究竟国产奶粉真的不如进口吗?进口奶粉是不是就能洁身自好,重质重营养呢?为此,亲子网编辑采访了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杨宏教授,从加工的角度为我们揭秘配方奶粉的营养成分和安全状况。
杨宏,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1997年于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取得食品科学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2001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弗吉尼亚州立大学任教,2009年4月受聘为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加工专业教授。
奶粉初接触:从牛奶到配方奶粉
众所周知,牛奶是不适合婴幼儿食用的,那怎样将牛奶加工成适合婴幼儿食用的配方奶粉呢?我们来听听杨宏教授的加工过程介绍。
一般来说,鲜奶不能长期储藏,必须经过加工来保持质量,脂肪就是其中一个变质的诱因。鲜奶里脂肪颗粒很大,放置时间过长,会自动分层,加工时就要把大颗粒转化微小颗粒,使其能均匀地分布在牛奶里。微生物污染导致的变质是最常见的,鲜奶要采用热杀菌达到长期储藏的目的。
配方奶粉是牛奶进行“母乳化”的结果,“母乳化”的过程就是针对婴儿的营养需求,对牛奶进行加工,强化或者加入某些婴儿必须的营养成分,进过加工过程最后才喷雾干燥。
例如,去除了牛奶的部分酪蛋白,增加了乳清蛋白;去除了大部分饱和脂肪酸,加入了植物油,从而增加了不饱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和AA(花生四烯酸);加入乳糖、维生素,降低矿物质含量等等,使之更接近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