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3岁开始就应该培养孩子的健康行为模式,纠正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

本图片来源于CFP
本图片来源于CFP

  依恋行为

  由于母亲的爱抚、拥抱和哺乳,婴幼儿出现“恋母情结”是正常的。可是,如果过度依恋,孩子的心理会变得脆弱,出现烦躁、焦虑情绪,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性取向障碍。因此,应从小让孩子和其他人多接触;通过玩“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逐渐脱离对母亲的依恋。

  对抗行为

  2—4岁的孩子处于“第一反抗期”,此时60%—80%的孩子不按父母要求去做。但是,如果孩子习惯了用撒娇、发脾气,甚至满地打滚的招数要挟家长,则可能发展成对立违抗障碍,甚至品行障碍。这种情况家长要及时“冷处理”,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以暴制暴”。

  攻击行为

  有的孩子像“小霸王”,谁惹了他都又踢又闹,甚至打人摔东西。3—6岁是孩子攻击行为的第一个高峰期,如不克服,可能发展成反社会人格障碍。面对这种孩子,家长首先要规范自身行为,不要让孩子模仿到暴力的行为语言,此外,教儿童正确的情感渲泄方法,如倾诉、捏橡皮泥等。

  退缩行为

  很多独生子女从小父母“捧在手心”,事事代劳,因此缺乏自理能力,变得孤立、害羞,出了家门就感到不自在、缺乏安全感。时间长了,可能发展成社交恐怖,出现各种类型的适应障碍。因此,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社交圈子”,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培养自信心。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神奇!不同色彩可影响宝宝智商

手指游戏儿歌,锻炼宝宝灵活小手

花千元做简历 只为能上幼儿园

警惕!宝宝养成就难改的坏习惯

100首儿歌汇集,宝宝学说话不费劲

少儿英语应注重“语言应用能力”培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