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日前传出消息,曾引起轩然大波的“圣元奶粉致儿童性早熟事件”,竟是著名奶业巨头蒙牛及其公关公司有组织、有步骤策划出来,以打击竞争对手;同时另一奶业巨头伊利公司也指控蒙牛对伊利旗下产品QQ星儿童奶、婴儿奶粉,进行有计划的舆论攻击。据称,在内蒙古公安部门介入后,蒙牛及其公关公司一批涉案人员被拘捕。该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在微博上遭到疯狂转载。(10月20日《新快报》)

  由于只是微博报料,而蒙牛也已发表声明称未策划“圣元性早熟事件”“蒙牛公司所有高管均正常工作”,且未经警方证实,除了让人不禁唏嘘之外,现在就要具体评论国内乳品企业之间的“相煎何太急”,显然还为时过早。因为,基本的反推逻辑告诉我们,倘若当初的圣元“激素门”确属有人幕后策划操纵,那么,现在蒙牛遭遇的“陷害门”,凭什么就不可能是策划操纵的结果呢?微博报料之人是谁,为何不能公开现身?如果说当初“误信”圣元“激素门”本就是一个错误,那么“陷害门”在未经证实之前,我们至少不能一错再错。

  如今的网络时代,借助一种神奇的推动力量,哪怕是“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似的无厘头,也能迅速走红网络,成为一起社会公共事件。在事件的开头阶段,主要是策划者与网上“水军”发挥作用,然而一旦进入社会层面,则是由“被策划”的公众,一边被人耍一边又帮人耍别人。当这种炒作方式被大肆用于不正当竞争,其威力自然不可小觑,对于被整的企业而言,甚至很有可能一夜之间就得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理性的公众当然不愿意免费充当预谋策划者的“炒作水军”,可一旦诸如食品安全之类的自身重大利益关切被利用,在不掌握更多信息的背景下却总是难免轻信和冲动,往往只能宁可信其有,于是预谋策划者轻松得逞。

  虽然事实上是“被策划”了,但公众只是因为感到很无奈很无助,而并非不识好歹不讲道理。比如圣元“激素门”,卫生部公开权威检测结果之后,事件很快得以平息,而不再具备继续炒作的前提。要保证公众不“被策划”,需要的不仅是公众具备更多判断理性,同时更需要公权部门及时而有效的积极作为。还以圣元“激素门”为例,倘若不是婴儿家长们曾经遭遇“检测无门”,倘若不是权威调查和检测迟迟不得展开,即使是有人策划恐怕也策划不起来吧?

  大多数情况下,公众“被策划”往往都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只要有关质量安全质疑发出,公权部门就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及时展开有效调查并进行权威检测,给违法者以严惩,还无辜者以清白,公众“被策划”的几率就要小很多。就眼下的蒙牛“陷害门”来说,公安部门要是能及时公布有关涉案人员是否被批捕之事实真相,公众显然就要更容易形成理性判断。(新华每日电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