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CFP  

  案例一:小文的妈妈,每天为了赶上班,总是在小文吃早餐的同时,帮他把鞋子穿好,直到小文进入幼儿园。 一天,小文穿着一双新鞋去上学,放学回家的时候却对妈妈发了一顿脾气,因为同学们都笑他不会自己绑鞋带,小文怪妈妈为什么平常都不教他。此时妈妈才惊觉,原来老师常提到小文的依赖心重、自理能力较弱,完全是自己所致,但要改掉孩子这样的习惯,岂是容易?真是悔不当初!

  案例二:刚上幼稚园的玲玲,拿着糖果请老师帮忙打开,老师问:“玲玲为什么自己不动手呢?”玲玲回答:“每次都是妈妈帮我的,玲玲不会……”

  专家剖析:

  这样的情形常会发生在许多孩子身上,道尔敦课辅中心主任赖映秀老师表示,有些父母可说是小孩日常生活中,各项事物的代言者,只要他们动一动口,叫一声爸或妈,便万事OK,其实父母为了省时、省力,从小帮孩子料理好所有事情,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主动学习的意愿及机会,造成孩子日后学习独立的障碍。

  孩子是否具有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有其重要意义。从发展角度而言,这代表着身心成熟到某一程度,可主动掌握自己的行为。这种行为,使他逐渐脱离依赖或被动的互动,进而能在自己的意志中主动行事。在生理的需求方面,不再只是依赖父母;在心理层次方面,它更是孩子建立自信心与安全感的重要基础。

  把握生活中每一个可能让孩子学习的机会,父母可由事必躬亲的角色,转变成辅助教导,让孩子慢慢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教导的过程中,应耐心地为孩子做清楚而明确的示范;且放慢你的速度,以求清楚明确,让孩子熟悉整个程序和步骤,才能有效学习模仿。此外,在示范教导的同时,不要忘了加上语言的辅助,对宝宝轻声细语的解说各项步骤,不但可以促进亲子感情,更可激发学习潜能,达到启蒙的效果。

  激发孩子的潜能

  “帮他不如教他”,赖映秀老师指出,给孩子学习的机会与时间,教孩子学习自己穿脱衣物、刷牙、洗手、如厕以及收拾玩具等等,只要不苛求,不仅能让孩子养成自动自发、负责任的习惯,还会帮自己省下许多力气呢!如何在平日生活中,训练宝宝的自理能力呢?

  1 拿住杯子喝水

  交给孩子塑胶或压克力的杯子,训练孩子自己学习拿住杯子喝水。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溢出一些水来,不过这是常有的事,父母无需对孩子生气或紧张,孩子会经由经常的练习后,渐渐控制得更好。

  2 走路

  孩子扶着东西移步、独自站立到迈出步伐走路,代表着他的世界更加扩大且丰富了。所以宝宝学会走路之后,每次出门尽量让他用走路的方式,避免将他抱于怀中,或是坐手推车。上下楼梯也尽量让他自己爬,有时宝宝会喊累或要求抱抱,这时大人最好能够坚持让宝宝自己走,才得以训练。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清除可能的障碍物,而当孩子进步时,大人可给予适时的鼓励,增加学习动力。只要家具没有尖锐突起之物,不必将所有的家具撤走,尤其是沙发,它是孩子最好的攀爬场所,对学习走路有很大帮助。

  3 自己喂食

  孩子拿汤匙战玩盘内的东西,或试着用汤匙把食物送进口中时,总会将食物撒满地。其实,对孩子而言,自己喂食不只是吃而已,还是一件新奇、好玩的事。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弄脏而禁止,甚至自己喂孩子吃饭,剥夺了孩子练习的机会;其实让孩子学会自己喂食,比桌椅、地面整齐清洁要来得重要。父母可在地面、桌上铺些纸或布,减少清理的麻烦,也可在他身旁,抓住宝宝的手引导他练习。

  4 洗手

  将双手弄湿之后,试着抹上肥皂或其他香乳皂,先双手合掌洗手心,再洗手背,然后再分别对十只手指搓揉,尤其是指甲部份清洗更是重要。之后再以清水冲洗干净,双手合掌轻甩,最后以毛巾擦干。

  5 如厕训练

  有些父母急着训练孩子大小便,而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其实孩子有其固定的排便时间,且只要从他的动作表情,就可判断他是否要大小便。平时可安排孩子坐在马桶上几分钟,让他习惯坐马桶这件事,提醒孩子要大小便时要告诉父母。刚开始孩子表示要大小便时,多半都已来不及了,对孩子的失误,切勿责骂、处罚;当孩子学会上厕所动作时,给予他肯定、鼓励,让孩子感觉上厕所是件愉快的事情。

  6 穿脱衣服、鞋子

  孩子到了二岁左右,喜欢自己穿脱衣服、鞋子,为孩子准备容易穿脱的衣和鞋,如扣子简单的上衣、有松紧带的裤子或裙子、粘贴式的鞋子等,并教导孩子简单的步骤。例如穿鞋子:“先把右脚套进去,然后再把后面拉起来、贴好。”

  7 刷牙

  可从带宝宝一起购买牙刷开始。平时盥洗用品应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刚开始大人可抓住孩子的手教导,上列牙齿由上往下的方向,下列牙齿由下往上,里外都一样。接着漱漱口,然后以毛巾擦干、完成动作,并将用具归放原位。

  8 折叠衣服

  收下来的衣服可以让孩子一起帮忙折叠。衣服平铺拉直后,先将袖子往里折,再将衣服由下往上对齐折好,这时可以告诉孩子:“你看!衣服变得好漂亮、好整齐,对不对?我们以后都来帮衣服的忙,玩变魔术的游戏。”孩子折好的衣服,放在抽屉后,别忘了称赞他,孩子将会越做越好。

  9 收拾玩具

  平时可在家中——固定地方,放玩具的置物箱或适当置物处,作为玩具的家。当孩子玩好玩具时,刚开始可牵引着孩子至玩具存放处,告诉孩子:“玩具要回家”了, 让孩子将玩具放回玩具的家中,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当孩子完成后,记得给予正面以及肯定的鼓励。

  10 以语言表达

  孩子还小时,会用拉、抱、指或发出其他声音的方式表达需求,到了一岁以后,父母应鼓励孩子多用语言表达需求,提供练习说话的机会。父母可示范说出完整的句子,当孩子能以语言表达需求,而父母也给予适切的互动时,孩子的哭闹次数就会随之减少。当然,适度地给予鼓励,仍是有必要的。

  以耐心和爱心教导

  除此之外,父母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应注意:

  ·大人教导孩子时,应先示范给孩子看,而较复杂的动作,则应分段示范,以便让孩子看清楚该如何做。

  ·分段示范时,动作宜缓慢。

  ·鼓励孩子反复练习。

  ·任何练习在开始时,难免会因为不熟练,而出现一片混乱的情况,耐心教导孩子,勿剥夺他学习的机会。

  孩子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中,过度的保护或一再地跟在背后收拾烂摊子,只会纵容孩子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而不自知,与其呵护他一路平安顺利,倒不如培养他面对挫折的勇气,训练他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的练习,会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以耐心和爱心教导孩子,依照孩子的发展能力,适当地给一些机会,让他动手做;做得好则给予一些鼓励。初期指导时虽很麻烦、费时,但等孩子纯熟后,他还可能成为你的小帮手呢!

  生活自理能力的练习,将有助于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和时间,教孩子学会打理自己身边的琐事,如收拾玩具、整理房间……不仅让孩子养成自动自发、负责任的习惯,还会帮自己省下许多力气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