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布丁生性腼腆,妈妈为了让增强她的社交能力,特地带着她一起参加了社区里的亲子班,可是上了一段时间布丁总是跟一开始一样,在课上畏畏缩缩、沉默寡言、不愿配合。其实老师教得东西她什么都懂,跃跃欲试而又欲行欲止,取工作毯、拿玩具、唱名字都要拉着妈妈一起进行,她不是不配合,而是配合的不情不愿。妈妈嘴上像抹了蜜一样夸她,激励她,她总算明白妈妈的意思,主动送回工作毯和玩具,但当别人做体操的时候,她却独自一人爬上窗旁的工作台,低头沉思状。随着结束曲的响起,她快速掉头从台子上溜下来,别的小朋友中嘴甜地与老师再见时,她拼命扯着妈妈要走。亲子班课程快结束了,布丁没交到几个朋友。看到布丁这样,妈妈很担心:为什么自己的宝宝不善于和他人沟通,宝宝的心理有没有问题?为何布丁在早教课总做沉默的羔羊?
专家剖析:
家庭背景:
布丁不善于与人交往,除去性格内向的个人先天因素外,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起决定作用。现在的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从小生活在成人中间,缺乏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助,极易形成孤僻、不和群等不良心理。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一家只有一个孩子,许多父母整日为孩子提心吊胆,他们就像老母鸡对小鸡一样,把子女呵护在自己的翅膀下,或百般限制,不得越雷池一步;或事无巨细,样样代劳;或有求必应,百般满足。不知不觉中造就了孩子的怯弱和无能,孤独与封闭。
日常教育方法不当:
“养不教,父之过”,大意如此。当一个孩子出现过分害羞、怕生、不敢说话等社交障碍的征兆时,家长们应当好好地反思一下你的教育方式了。你有没有拿出时间来和孩子聊聊?有没有在帮助孩子处理好小伙伴关系方面费过心思?有没有把你自己看电视、上网的时间拿来与孩子一起分享亲子的乐趣?有没有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倾听孩子的小烦恼?
一、当布丁学习自己玩的时候(约六个月大),妈妈常过分注意她,拿东西给她、抱她,令孩子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这样的孩子很少向人打招呼,因为总是父母先开口,教他叫X叔叔或X姨姨,如此炫耀式的育儿方式,次数多了则令孩子感到尴尬。
二、当布丁生病时,妈妈总是不眠不休的细心照顾。同样,当布丁顽皮时,爸爸妈妈也往往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以致小题大做。凡此种种,使孩子日益缺乏日常主动交往机会,不懂如何合群与讨人喜欢。
三、布丁的父亲性格比较严肃。由于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望子成龙之心亦过于急切,对布丁管教过严这直接导致布丁的性格日显木讷和内向,不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
四、布丁的爸爸妈妈每次带她出去,都把她当成一件随时可以拉出来展示的物件。这样的社交方式,会让孩子觉得没有自我,从而对社交产生了由衷的厌恶。孩子宁可做闷葫芦、挨父亲训斥,也不愿意配合父亲的需要。
父母要摆好心态:
引导孩子社交,这就如一个初学骑马的人,心情紧张,不懂得如何配合马的动作,而对待马的方式也常常过于霸道。在这情形下,马和骑士两方面都非常吃力。然而,有经验的骑士,便知道应如何放松自己去顺应马的运动,怎样才能坐得稳,以及怎样温和地指挥马。带孩子与骑马当然是两回事,但是在精神上,两者是相同的。因此,父母应该放松心情,表现出和霭、友善的态度与孩子接近。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交往心理呢?不妨从以下方面试试:
1、帮孩子认识到人际交往的意义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沟通及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有的行为方式。人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能力。没有这种能力的人最终就会成为生活的弱者,会被社会淘汰。
2、教给孩子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方法
告诉孩子,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遵循平等互酬、坦诚相待、真诚守信、豁达大度、心胸宽阔的原则。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主动与人交往的技巧,比如:如何与人打招呼,如何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以及如何做到宽容、谅解、仁慈等。
3、为孩子创设一个开放的家庭氛围
比如鼓励孩子多接触周围的小伙伴,可以带回家一起玩,引导孩子学会欣赏小伙伴的优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家长对孩子带回家的伙伴要热情、礼貌、平等地对待。有必要的话可以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来,当然这得看孩子们欢迎不欢迎。
4、给孩子做榜样
家长在人际交往中的言行倾向会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家长应以身作则,在言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都应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孩子耳濡目染,在充满爱和温馨的氛围里学会交朋友的方法。
小编提醒:
对于孩子来说,正常的人际交往是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着我自意识的发展及心理健康的水平。在交往中,能增强群体意识,形成开朗大方、自谦宽容、合群友爱、自律自信等良好个性心理,同时,还可以抑制自私任性、骄横孤僻、怯懦恐惧及过分依赖等消极心理的滋长。